區塊鏈系統由自下而上的資料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如圖1.3所示)。
(一)資料層
資料層封裝了底層資料區塊的鏈式結構,以及相關的非對稱公私鑰資料加密技術和時間戳等技術,這是整個區塊鏈技術中最底層的資料機構,其中大多數技術都已被髮明數十年,並在計算機領域使用了很久,無須擔心其中的安全性,因為如果這些技術出現安全性上的巨大漏洞,則意味著全球金融技術都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為每個區塊設定了1MB(兆)大小的容量限制,但由於目前比特幣的交易量迅速提升,1MB的區塊空間能容納的交易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擴容區塊鏈來突破這個限制。
圖1.3 區塊鏈系統資料層
(二)網路層
網路層包括分散式組網機制、資料傳播機制和資料驗證機制等,由於採用了完全P2P的組網技術,也就意味著區塊鏈是具有自動組網功能的。這種P2P組網技術,在早先應用於BT(位元流)和eMule(電驢)之類的P2P下載軟體中,也是一種相對來說非常成熟的技術。
(三)共識層
共識層主要封裝網路節點的各類共識機制演算法。共識機制演算法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技術,因為這決定了到底由誰來進行記賬,記賬者選擇方式將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已經出現了十餘種共識機制演算法,其中最為知名的有工作量證明機制(Proof of Work,PoW)、權益證明機制(Proof of Stake,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Delegated Proof of Stake,DPoS)等。在下一節中將會詳細介紹這些共識機制。加 入 會 員 微 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