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萊斯夫人的異議
埃達·洛夫萊斯應該會感到欣慰。對於一位已經逝去超過150年的先人來說,我們只能狹隘地揣測她的思想。我們可以想象她如何自豪地在書信中炫耀自己的敏銳洞察力,她知道計算裝置總有一天會成為通用型計算機,這種美妙的機器不僅可以處理數字,而且能夠譜寫音樂和處理文字,甚至“將通用符號以連續的無限變化的形式結合起來”。
這樣的機器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在接下來的30年當中,計算機在兩項重大創新的驅動之下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微型晶片讓計算機尺寸可以縮小為作為個人裝置使用;分組交換網路讓計算機可以作為網路上的節點互相連線。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的結合促進了數字創意、內容分享、社群營造和社交網路的迅速發展。它實現了埃達所說的“詩意科學”,這是創意和技術的相互交織,就如出自雅卡爾織布機的華麗織錦一般。
埃達還有一個更具爭議性的觀點:無論如何強大的計算機都不可能真正成為一臺“會思考的”機器。至少到目前為止,她仍然可以理直氣壯地誇耀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在她身故的一個世紀之後,艾倫·圖靈將這個觀點稱為“洛夫萊斯夫人的異議”,並嘗試對它進行反駁。他為會思考的機器給出了一個可操作的定義——能夠讓提問者以為是人類的機器。他還預計在幾十年之內將會出現可以透過這個測試的計算機。但是現在60多年過去了,那些試圖透過圖靈測試的機器最多隻能進行一些蹩腳的對話,而不是真正的思考。顯然現在還沒有一臺機器能夠達到埃達提出的嚴格標準:能夠“擁有”自己的思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