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發展的賦能器
透過不斷髮明工具,人類在不均勻地進化。語言匯聚原始部落,馬鞍馬蹬成就歐亞帝國,“人造種子”引發人口爆炸,蒸汽機創造工業文明,大規模積體電路啟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供養人類……人類一直都不是“萬物之靈”,而是大自然最好的學生,研發新技術創造工具,甚至創造更聰明的老師(如谷歌圍棋老師Alpha Go)。弱小的人類創造各種先進的工具,馴服其他物種,開採地球資源,繁衍生息。
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一種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通用型創新技術,使人類社會升維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未來世界”,農民成為工業時代的“難民”,工人成為資訊時代的“難民”,公司白領是否會成為人工智慧時代的“難民”?這個問題蘊藏著有趣的思考,科技一直在探索複雜事物背後的本質規律,而規律即是在不同起始條件下可供計算的方法——“演算法”。所以英國Mathematica軟體創始人史蒂芬·沃爾夫勒姆指出“宇宙的本質是計算”(宇宙是元胞自動機),萬物皆有邏輯,萬事皆可計算,只是現在各行各業受限於馮·諾依曼架構的計算速度與人腦思考的容量瓶頸,所以按照歷史規律,人類正在發明新一代工具——“機器智慧引擎”,以蘊含機器學習能力的“智慧計算體”感知、認知世界,並加速推動所有科學研發、商業轉型,雲計算、量子計算提升計算速度。機器智慧擴大了人類智商與智慧容量,每一代新技術工具都是人類“利己”的選擇,而機器智慧引起的部分企業員工階段性轉崗、失業,則是以“資訊難民”的“過渡性不適應”,換來人類整體的全域性利益最大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