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悶熱。
名家解讀
“燠”這個字很少見,右部的“奧”很容易誤將下邊封口,多寫一橫。其實,“奧”的本義是房子裡邊,下面的“大”是兩隻手,舉著一個東西在房子裡邊,所以,下邊不能封口。(張一清)
辨析
“燠熱”出自《周書·王褒傳》:“江南燠熱,橘柚冬青;渭北冱寒,楊榆晚葉。”“燠”讀作yù,不要讀成ào,意思是悶熱。
你知道嗎?
古代對夏天有很多稱呼,“孟夏”是夏季的第一個月,“仲夏”是夏季的第二個月,“季夏”是夏季的最後一個月。“槐夏”是因為槐樹開花在夏季。“溽暑”指盛夏,是夏季最炎熱的時候。“暮夏”是夏天將盡的時候。形容天氣炎熱、悶熱的詞語也很多,比如“焦熱”“沸熱”“毒熱”“鬱熱”。
字裡字外
在炎熱的夏季,我們通常用空調來降溫,那麼,在電器尚未出現的古代,中國人用什麼方法在燠熱的季節裡消暑降溫呢?
最方便、實用的降溫工具當然是扇子了。扇子在我國曆史悠久,相傳最早的扇子是虞舜所制的“五明扇”,到了殷周時期出現了用野雞尾羽製成的“雉尾扇”,這些長柄扇用於貴族儀仗,為出行遮塵納涼。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來擋住太陽,手輕輕搖動就可以產生風,所以古人也把扇子稱為“搖風”或“涼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