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指寫作或作畫沒有完成而中途停止。
【名家解讀】
“輟”的右半邊“叕”本身是個象形字,有多種讀音,其中有“合住”的意思。它在不同的字裡意義不同,在這裡只用於表示讀音。“輟”本來的意思是指車在中途遇到小故障,修理後又能接著前行。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它與“連”的意思剛好相反。(張一清)
【辨 析】
“輟”是形聲字,從車,叕聲。本義是“中途停止,廢止”。它與“惙”是形近字,“惙”本義是“憂愁”“疲乏”,與情緒有關,為豎心旁。
你知道嗎?
東漢班超曾長期為官府抄書掙錢,勞苦不堪。有一日,他扔下筆感嘆道:“大丈夫應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異域他鄉立下不世之功,得以封侯,怎麼能終日忙於筆、硯之間呢?”於是他決定投筆從戎,最終出使西域,成就一世功名。
【字裡字外】
關於“輟筆”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典故:
西晉時期,左思潛心為文,細心打磨,整整用了十年光陰創作《三都賦》,可謂嘔心瀝血。所謂“三都”,就是三國時候劉備的都城益州、孫權的都城建業、曹操的都城鄴縣。當時的文學家陸機也曾打算創作《三都賦》。他剛到洛陽,聽說左思的《三都賦》文稿已成,便給弟弟寫通道:“這裡有個不知深淺的人竟然也想作《三都賦》。”後來,陸機讀了左思的《三都賦》,自嘆不如,就此輟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