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體操運動等的一種翻身動作。
【名家解讀】
這個“踺”字一定要寫成足字旁,寫成月字旁或者踢毽子的“毽”都不對。雖然人體中的肌腱也會參與“踺子”這種動作,但是作為一種動作的名稱,它是固定的,而且它與表示肌肉組織的“腱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張一清)
【辨 析】
需要注意的是,“踺子”的“子”讀作輕聲,“踺”字還有“踐踏”的含義,書寫時注意不要寫成“跟腱”的“腱”或“毽子”的“毽”。
你知道嗎?
如果把連貫瀟灑的翻身動作與古人聯絡起來,人們一定會想到武術。其實,傳統武術以搏擊為目的,極少有空翻這類的動作。現在的一些武術表演中之所以跟斗不斷,是因為這種動作僅在表演中適合出現。事實上,翻跟斗的美感不如體操,難度不如雜技,攻擊性也不及任何傳統的散打動作。
【字裡字外】
現代的競技體操是國外傳入中國的一種運動。古代中國雖然沒有體操,卻有雜技。它和體操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雜技的歷史非常悠久,漢朝時雜技被稱為“百戲”,隋唐時雜技叫“散樂”,直到唐宋以後,為了和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相區別,才更名為“雜技”。
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就有關於雜技的記載。《列子·說符》中還記載古代民間曾有在空中擲投五劍、七劍的表演。漢朝張衡也曾在《西京賦》裡描寫了跳丸劍、走繩索、爬高竿等高難度的雜技表演。隋朝時,隋煬帝專門設立太常寺,負責教授雜技,並時常在長安端門外天津街進行百戲演出。到了唐朝,雜技發展得更加迅速,這從當時很多著名文人的詩文中得到了很直接的體現。白居易在一首詩中就有“舞雙劍,跳七丸,嫋巨索,掉長竿”的詩句。宋朝時,雜技藝術已經趨於成熟。據記載,那時已經有人能夠完成挑一擔水在繩索上平穩行走的高難度表演。由此可見,雜技在古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