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社會活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古代結盟的人把鮮血塗抹在嘴唇上,以示決心和誠意。

辨析

“歃”從欠,臿聲。從“欠”表示與口、出氣有關。《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飲也”,本義是飲,即用嘴輕輕吸取。《史記》中的“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便是飲血於堂下的意思。注意:不要誤寫為“殺血為盟”或“灑血為盟”。

起源與演變

“歃血”是古代宣誓結盟的一種儀式,在宣讀盟約之後,參與訂立盟約的人要用手指蘸血,塗在口旁,表示信守誓言。也有說法是飲下牲口血。《禮記·曲禮下》“蒞(lì)牲曰盟”,唐代孔穎達註解為“盟者,殺牲歃血,誓於神也”。意思是建立盟誓時,要殺牲口,飲其血,向神明發誓。《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意為楚王您先歃血為盟,確定合縱盟約的誠意,然後是我的主人。

例句

在第四次會議上,與會者歃血為盟,立下誓約雲:“協力同心,恢復漢室,有渝此盟,天人共殛(jí)!”

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

字裡字外

根據西周禮儀,舉行立盟儀式時,要先在地上挖出一個方形的坑;在坑上宰殺用於祭祀的牲畜,將牲口血盛入玉製的器皿裡。人們會蘸著血書寫盟書,之後,締結盟約的人一起飲下血,或者用手指蘸血塗抹在嘴上,然後一起對神發誓。

歷史上記載的比較出名的“歃血為盟”的例子,是“白馬之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