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抽象事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以常用對偶和整齊文句,且聲音和諧、辭藻華麗為特徵,六朝時盛行的一種文體(區別於“散體文”)。

辨析

“駢”字的本義是兩匹馬拉同一輛車,因此是馬字旁。“駢”字的讀音是pián,而不是bìng。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裡把“駢”說解為“駕二馬也。從馬,並聲”。意思是說,“駢”的本義是兩匹馬拉同一輛車,字形採用“馬”做形旁,“並”做聲旁。其實,“並”不僅是聲旁,也和字義有關,表示兩兩相連。“駢”字由兩匹馬並駕齊驅的本義引申出了“並聯、並列”的含義。而之所以得名駢體文,是因為這種文體的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匹馬並駕齊驅。

例句

茲駢體文一卷,抒華千載,啟韻百家。

方履籛《書劉芙初編修駢體文集序》

字裡字外

駢體文也稱駢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和“散體文”相對。因為常常採用四字、六字句,所以也稱為“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文章多由對偶句構成,除少數散句外,都可以分為上下聯,對仗十分工整。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駢體文起源於秦漢,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等。庾信的《哀江南賦》,借梁朝的成敗興亡,哀嘆自己的身世之悲,同時譴責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達對故國懷念之情。這篇駢體文文筆悽婉而深刻,格律嚴整而略帶疏放,如實地記錄了歷史的真相,有“賦史”之稱。“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駢體文名篇。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千古傳誦的佳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