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全體一致地仇恨敵人。
【辨析】
“愾”是形聲字,但其聲旁“氣”的讀音在今天已和古時候大不相同,因此不可寫作或讀作“氣”(qì)。
【起源與演變】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同仇”和“敵愾”分別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和《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敵王所愾”的意思是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加以討伐。“愾”《說文解字》說解為“大息也”,本義就是嘆息的意思,如《詩經·曹風·下泉》:“愾我寤嘆,念彼周京。”意思是我思念周的京城,嘆息著睡不著覺。但經過演變,在現代漢語中,“愾”只有憤恨這一個意思。
【例句】
在那場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鬥爭中,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字裡字外】
《詩經》中的《秦風·無衣》是一首周代的秦地民歌,詩中有這樣的語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就是“同仇”的來源。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誰說沒有衣服?我的戰袍就是你的。國王興兵打仗,快把武器修好。我與你共同對付仇敵。
產生《秦風》的秦地,即現在的陝西中部和甘肅東部,秦人在商周時代與戎狄雜處,以尚武著稱。當時秦地的成年男子平時耕種放牧,從事農業生產,發生戰爭時就走上戰場成為戰士,武器與軍裝由自己準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