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鎩羽:翅膀被摧殘,羽毛被摧落。比喻失意、失敗或不得志而歸。
【辨析】
“鎩”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因此為金字旁。金屬兵器主要用於殺敵,這樣想就能很好地記住這個字。“鎩”是形聲字,讀音同右半邊的“殺”,不要誤讀作shà,也不要誤讀誤寫為“剎(chà)”,“剎那”是佛教中表示時間概念的詞,表示一瞬間、一下子,說明時間短暫。
【起源與演變】
“鎩羽而歸”源出南朝宋文學家鮑照《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玉篇·金部》將“鎩”解釋為“長刃矛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是名詞。“鎩”做動詞用時為摧殘、傷害的意思。
“鎩羽暴鱗”的意思是飛鳥的羽毛脫落,養魚之水也已經乾涸,用以比喻不得志,處境極為困難。
【例句】
他懷著幹一番事業的心態投身職場,結果卻鎩羽而歸。
【字裡字外】
“羽”既有羽毛的意思,也有翅膀的意思。“鎩羽”就是把羽毛或翅膀給損壞了。鳥是靠著翅膀飛行的,如果把翅膀損壞了,就無法行動。羽毛對於鳥類的意義更為抽象也更為深遠,人們常說“愛惜羽毛”,意思就是要像鳥類珍惜羽毛那樣珍惜自己的名譽。
跟羽毛相關的常用語,除了“鎩羽而歸”“愛惜羽毛”外,還有“鳳毛麟角”“羽翼未豐”“雁過拔毛”等。
“鳳毛麟角”字面意思是鳳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物。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中說:“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意思是說康對山的文章,天下人都十分仰慕,但是像鳳毛麟角一樣難以求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