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箴zhēn言yán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規勸、勸誡的語言。

【辨析】

人們常將“箴言”誤寫為“真言”。其實,“箴言”並非真實的語言或者真理一般的語言。“箴”的本義是古代的竹針。

【起源與演變】

“言”,有口才能言。甲骨文“言”字下像舌從口中伸出,上面有一橫,表示言從舌出。“箴”從竹,鹹聲,《說文解字》說解為“綴衣箴也”。“箴”的本義是縫衣服用的竹針。《禮記》中有“衣裳破綻,紉箴請補綴”,說的便是衣服破了,就用針縫好。“箴”也用作“箴石”,指的是針灸用的針形工具。後來從針刺發展出提醒、規勸、勸誡的意思,勸誡如針刺,雖有痛感,但讓人警醒。

【例句】

慈母多敗兒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教箴言。

【字裡字外】

“箴”除了有勸誡的意思外,還是用於規勸、告誡的一種文體。

明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指出,“蓋醫者以箴石刺病,故有所諷刺而救其失者謂之箴”。“箴”同“針”。意思是說醫生用針灸刺人的穴位來治病救人,就像人們用諷刺性的、有點扎人的語言來勸誡他人,讓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箴”發展出了勸誡的意思,併成為規勸、勸誡的一種文體。

“箴”作為規勸性質的文體,和同類文體“銘”,被人們統稱為箴銘。都用來在品德、行為方面進行規勸、勸勉、警戒。

在《文心雕龍·銘箴》中,對銘和箴的起源、發展到衰落進行了介紹。箴與銘都是韻文,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銘原初是刻在器物或者碑石上的,用於勸誡,也用於褒讚。比如唐劉禹錫的《陋室銘》。而箴的載體與銘不同,而且全是用於警戒規勸,語言多含諷刺,針砭時弊。唐韓愈就寫下了《五箴》用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控訴黑暗現實,諷刺權貴昏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