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裡,最振聾發聵的一句,莫過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時至如今,很多人已經不以為然,以為今日之中國,不論財力物力、軍力國力,都不復當年的窘境,甚至已經算得上世界強國,雖然我們常自謙地稱自己是“發展中國家”,可沉睡的獅子已然猛醒,我們是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巨人,再也不是被人欺凌的“東亞病夫”。
可是,危機真的過去了嗎?
從人類的文明史來看,對一個民族而言,有兩種危機的爆發稱得上是“最危險的時候”:一是遭受侵略,是謂亡國之險;一是文化衰微,是謂亡種之虞。而相較於因外族侵略引發的亡國之險,因文化衰微而引發的亡種之虞其實更為可慮,也更為可怕。
事實上,20世紀初,在因日本侵略而引發的亡國之險爆發之前,文化上的衰微,尤其是漢字,作為漢民族文化的底線與憑依,其危機已然發端。遠在甲午戰爭戰敗之後,中國的知識分子就已經開始痛定思痛地自我反思與批判,到了五四運動,這種勇於自我批判的精神終於點燃了新文化運動的烽火,並最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如能客觀地回頭審視,就會發現,新文化運動本身同樣需要反思,筆者以為其中最需要反思之處,就是新文化運動中欲求“漢字革命”而致“廢滅漢字”的態度。
錢玄同寫於1922年的《注音字母與現代國音》一文交代了這種態度產生的源起。文章說:“1894年,中國給日本打了一次敗仗,於是國中有識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於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個問題發生,則漢字之難識難寫是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