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邊關眾將言談,卻說朝中宋天子,一日得接邊關一本,心下著忙道:西夏大起雄師,宗保殞命,狄青又染病不起,這便如何是好?幸有石玉、狄青破敵。但思及楊宗保久任邊關,三十載保衛邦家,不能一日安閒,功勳素著,一旦陣亡,是國家折損一棟樑。想罷不禁淚下,頒旨往無佞府,飲賜王禮祭奠,敕文武百官俱素服一月,加諡楊宗保忠武王。其世子文廣,年方十七,應襲世職,因在喪中,不必到邊關就職,且隨朝伴駕。當日,楊門一聞凶信,穆氏夫人以及大小人等,哀慟欲絕,佘太君傷心,更不必言,眾夫人垂淚相勸,少不得外槨內棺,用王侯之禮殯殮,不必細述。
卻說宋天子因楊元帥去世,朝中武將皆分鎮邊疆,老將曹偉、種世衡二人雖智勇兼備,惟其時北狄契丹入寇多年,兵勢甚銳,二將早已領守邊城,天子只得加封狄青為天下招討元帥,石玉為招討副元帥,同守邊關,眾文武俱加升三級。詔旨發往,下文自有交代,不必多表。
單言南清宮內狄娘娘母子,聞狄青在邊關大敗西戎,立了功勳,並因楊元帥陣亡,頒旨任他為邊關正帥,母子大喜。太后道:“不料侄兒少年英雄,馬到成功,旦夕間外夷威服,乃先靈呵護所致。”
慢言潞花王母子喜悅之言,且說龐國丈自從李國母進宮,郭槐已誅,所有黨羽,均被包拯剪除殆盡,是以凡事心寒,權柄漸減。這日自思:喜得楊宗保已死,今日老夫正在駕前保薦孫秀領鎮邊關,天子已有允准之意。無奈有富弼、韓琦阻擋,言我婿只可作文員在朝伴駕,不合往邊關當此要任,反奏狄青、石玉等,乃少年英雄,又得范仲淹、楊青老成持重,屢立奇功,敵人畏懼,合當拜帥代楊宗保之任。聖上不準老夫之請,只依二賊之言,真令人可惱!可笑這昏君接得邊關本章,聞楊宗保死了,便紛紛下淚,痛切連日。我想楊宗保死有什麼干礙,卻隆寵這班狗黨。只今狄青與石玉都在邊關,與那一班老少賊聯成一黨,勢大權高,教老夫也算計他不來了。想我女兒進宮數年,屢邀聖上寵眷,乘間進奏,無有不準。一自李太后進宮,不知聖上何故將女兒漸漸冷淡,想必女兒與國母不甚投機,是以唆著聖上疏淡我兒,也未可知。但女兒不得聖上喜歡,老夫有事,與女兒通關節,定然不準,怎生是好?現今且喜包黑不在朝,待有機關,再行設施,定必弄倒邊關這些狗奴才,方見老夫手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