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相當輕鬆,經過情形不是很複雜,看到最後,一定會有很多人說:沒有完。
當然不是,劉根生的故事,是另一個精彩曲折的故事,在適當的時候,會有詳細的記述,不屬於“錯手”這個故事的範圍。在“適當時機”還未曾來到之前,大家不妨設想一下他的遭遇,一個小刀會的頭目,怎麼會出現在一個怪容器之中,而且在一百年左右之後。
(小刀會的那段歷史,相當有趣,也可以找點參考書才看看。)
故事由白老大和哈山打賭開始,兩個老人家之間的這場打賭,誰也沒輸,誰也沒贏——世上所有的打賭,其實結果皆是如此。
在說故事的時候,夾雜了若干上海話,這是小趣味,所用的上海話,都十分通用,學會了,間中說上兩句,“蠻好白相格”(挺好玩的)。
倪匡
=======
免不了閒話
在說故事之前,照例都要羅嗦一番——這不是好現象,或許正如溫寶裕和胡說他們所說的:衛斯理老了!一般的印象是:年紀老的人,總喜歡嘮嘮叨叨的,說些廢話,但其實並不盡然,很有些老人乾淨利落,三下五去二,絕不羅嗦的。
這個故事,名為“錯手”。
錯這個字很妙,原義是鍍金的意思,不知怎地,忽然變成了“對”的反義詞。和錯有聯結的詞很多,錯手,只不過是其中之——“人有錯手,馬有失蹄”,這是做了錯事的人的自我安慰。錯可大可小,有的時候,錯很小,可是造成的後果,卻極可怕,所以“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就是這種情形。
所以,最好,人的一生之中,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不要有差錯,但那當然是絕對無可能的事,總有差錯的,任何一個小小的錯誤,都可能衍化為不可預測的後果!
還是不再羅嗦,說多了,錯的機會就多!當然,故事是總要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