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十月,我離開陝西漢陰,到瀋陽天津上海一帶漂流,僥倖度過內戰的歲月,那是另一本書。不過,母校二十二中的結局,我得提前記在這裡。
抗戰勝利,二十二中未能遷回山東,反而再遷漢中,三遷城固,在陝西山地打轉、消失。後來知道,早期畢業的校友雖然遍佈海內海外,各有成就,但最後在校的學生,大部分散落在陝西和四川,只有幾十個人回到山東。你可以說,事實粉碎了每一個人的夢想。
說來令人慨嘆,勝利後主持山東軍政,國府發表了王耀武,王耀武也是魯籍名將,但是和李仙洲不睦,二十二中得不到省府的積極支援,遷校根本不可能。稍一拖延,國共軍事衝突升高擴大,國軍處處失利,華北的交通幹線經常被共軍切斷,遷校的時機喪失。一九四七年二月,李仙洲率兩個軍、一個師進入沂蒙山區與解放軍作戰,在萊蕪以北叫做吐絲口的地方被俘,二十二中也就幾乎被人遺忘了。
到後期,二十二中的名氣,學生的成就感,已不是建立在知識學問上,而是因學潮廣受社會注意。據石磊、孟海風、邵紀遠、張君藻各位校友記述,校本部的同學們在澗池鋪發動了一次澎湃的學潮,學生成立自治會,把當時的校長、也就是第二任校長軟禁起來,清查學校的賬目,向教育部檢舉貪汙。那時教育部還在重慶,先後派了三位督學到漢陰處理,老校長李仙洲在重慶中央訓練團受訓,也趁回老河口駐地之便到漢陰疏解,前後歷時半年之久。《新華日報》有詳細報道,譽之為後方四大學潮之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