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傳統行業的“圈地運動”

熱門小說推薦

隨著順豐“E商圈”的推出,到“順豐寶”的上線,再到物流倉儲的建設,王衛成功地將順豐從一個單純的快遞公司帶到了一個“快遞→電商→支付→物流”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有業內人士分析,其實王衛早就有將順豐“多元化”的戰略部署,只是他一直以來都很低調和謹慎,所以,當電商跨界物流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的時候,王衛的戰略歷程才被世人有所察覺。順豐之所以走的每一步都很穩妥,離不開王衛這個領導人的核心作用。

除了以順豐、EMS、“四通一達”領銜的快遞行業開始紛紛向電商進軍之外,還有一些傳統行業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網際網路左右著。他們之所以被網際網路所影響,都要“歸功”於網際網路獨有的特性:首先,網際網路將企業的資訊透明化、對稱化;其次,將大量資料整合,讓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這樣的特性,既為網際網路帶來豐厚利潤和逐漸擴大的穩定客戶群體,也為合作使用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不菲成績。與其說這些企業“餵飽”了網際網路,莫不如說,網際網路“改寫”了這些傳統行業。

網際網路的存在意義,並不是因它自身創新了多少事物,而是對一些由來已久的傳統行業再次“深加工”,最大地挖掘出該行業的潛力以進行發展和創造,用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去影響和提升企業的競爭意識。

這些被網際網路改寫的傳統行業,包括新聞業、出版業、影視業、廣告業、製造業、零售批發業、餐飲娛樂業、通訊業、金融與保險行業、醫療業、教育業,以及我們最為關注的物流行業。

在新聞領域,隨著網際網路滋生出來的自媒體,以其透明、真實的話語權,捍衛了以“人”為根本的客觀事實,將“話語權”從原來的權威機構解放出來,到有人格魅力的個人對他人進行傳播;出版行業遇到網際網路,怕是將他們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潤變得更加微薄了,隨著電子書的頻頻出爐,人們也在逐漸與時俱進地變更著自己的閱讀習慣;影視行業也是越來越多地“依賴”著網際網路,無論是影視節目的評選,還是推廣和票房的賺取,都離不開網路強大的輿論力量和透明化傳播的魔力。而其他的諸如製造業、零售批發業、餐飲娛樂旅遊業,以及政府管制的領域,如醫療、教育與金融保險行業,也都在網際網路的有效作用下得到創新和發展。

時代是與時俱進的,傳統行業也需要不斷地革新,而網際網路的存在恰恰加速了他們的發展速度。當然,最值得關注的當屬快遞物流行業了。被電商“撬動”的物流行業可謂生意越發地興隆,尤其是那些以電商為最大客源的民營快遞公司,倘若電商有一丁點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快遞行業的決策和發展方向。就像電商逐步進軍物流,就讓快遞“不得已”涉足電商領域。

像快遞物流這樣的傳統行業,正在潛移默化地被“網際網路思維”著,那麼,這個近些年來越來越流行的高頻詞彙——“網際網路思維”,到底“神”到了哪兒呢?

雷軍學會了網際網路思維,因此有了小米、紅米,或許以後還會長出各種不同營養的“粗糧”來;郝暢學會了網際網路思維,於是擁有了不超過10家店面,市值卻高達1億元的“黃太吉煎餅”……當下,網際網路思維不僅僅是傳統行業革新的工具,還早已演變成為行業先進生產力的締造者。

就在此種網際網路思維的“控制”之下,作為傳統行業,無論快遞物流,還是傳媒影視,抑或是電子房地產等,這龐大的梯隊如何能利用好“網際網路”進行營銷、創新,將自己的品牌成功塑造呢?

這就要求那些已經“觸電”的、正在“觸電”的、即將要“觸電”的企業家們,認識到自己將要涉足的網際網路領域的特性,以及自身的特點如何能順利過渡到電商領域。這就好比作為傳統的企業,第一面對的是客戶本身,所以,“顧客至上”的企業宗旨不可或缺地影響著企業經營渠道和方式,但當企業拓展到電商業務時,在新的經濟領域,企業或商家只需對產品負責,加強服務就可以了,所以,在網際網路帝國,使用者就是上帝!

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是網際網路財富的締造者,使用者越多,創造的財富就越多,因此,網際網路的重中之重不是如何創收,而是如何增加使用者量。如果以龐大的使用者群體作為網際網路營運的基礎,那麼每個使用者只要支付少量的付費率,就可以為網際網路帶來足夠量的收入,從而帶來利潤。

然而,網際網路思維並不能成為“再世華佗”,也不能成為包治百病的“雪域靈芝”,它只能是“導師”,一旦它成為包治百病的“萬能良方”,相信這個思維模式以及網際網路平臺都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因為,“無所不能”的下一站就是“無所能”。不過,在浩瀚無邊的網際網路平臺上,目前的企業家們還僅僅是站在水邊踏浪的孩童,所以,“微波盪漾”的試水企業家們,短時間內還不會造成太大的風浪。至少,快遞物流企業距離“造成”波浪還有一段距離,而縮短這段距離一方面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另一方面還要解決一系列早已存在的弊端。

首先,創業多年,歷經磨難的快遞行業領頭人在面對“涉足電商”這個二次創業時候,一定不會忘記當初艱難創業的一步一步。因此,他們創業史上停留的奮鬥過程會阻礙其對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發展的認識高度,因此,與電商“聯盟”的快遞企業接受考驗的時刻到了。

其次,初涉電商的快遞行業,花在網路上的“心思”很少,他們很難迅速地從地面上升到空中渠道,而他們缺少網際網路專業營銷團隊的缺憾和企業家本身對網際網路意識的薄弱也是致命的。

再者,穩紮穩打地走好每一步是正確的,也是謹慎的,但如果“太穩當”了,很可能就跟不上電商發展的節奏,就會將二者距離越拉越遠。“地面作業”總是會比“空中任務”簡單一些,所以,電商涉足物流,與快遞涉水電商相比較,快遞顯得有些“單薄”了。

作為引領傳統行業馳騁電商的網際網路平臺,他們的“本質”在於創造,而非迎合。將別人想不到的事做了,而且做得趁早又精準,這樣的思維模式才有足夠的把握“改寫”傳統行業。

在這場互勉的戰役中,快遞等傳統行業若緊隨網際網路之後,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那麼,未來的平臺之上,最好的結果就是雙贏,即網際網路依託傳統行業賺取更多財富,傳統行業在網際網路的積極引導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