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我接任營長之後,戰局入於停頓狀態。吳佩孚按兵不進,我軍亦未反攻。我營遂駐於耒陽縣的高亭司訓練。唯此時我發現本營處境十分困難。因我營系自林虎將軍所部暫時調歸馬濟指揮,由於系統不同,難免遭受歧視。寄人籬下,遠戍湘省,真如大海中的孤舟,四顧茫茫,官兵都有惶惑之感。加以入湘以來未及一載,而已撤換團長一員,更換營長兩員,自然影響軍心。我升任營長之後,除第二連原為我所統率,不成問題之外,其餘第一、三、四各連連長都因本營處境困難,前途渺茫,故乘更動營長的機會,先後辭職回粵,另謀高就,影響士氣尤巨。
再者,此時戰爭膠著於湘南,我方陷於失利狀態。而政治上,孫中山所領導的軍政府和陸榮廷所領導的實力派,又有水火不相容之勢。初由政治見解的分歧,演變成兩粵地方主義的鬥爭。原來中山開府廣州時,所招募的軍政府衛隊,難免良莠不齊。其中有數名官兵被督軍莫榮新部下指為土匪,而遭逮捕。軍政府數次派員交涉,也無結果。此數名官兵終被槍決,致使中山忍無可忍,乃於1918年1月3日親登軍艦,指揮官兵,對觀音山督軍署開炮轟擊,一時炮聲隆隆,全城震驚。幸而炮彈只掠過山頭,並無死傷,山上炮臺也未還擊,一場風波旋即平息。嗣後,中山張貼布告,曉諭軍民,申斥莫榮新藐視法紀,故特炮擊,以示薄懲云云。中山先生素富革命熱情,並善於辭令,每對群眾演說,口若懸河,故有“孫大炮”之稱。此次怒轟觀音山,名實相符,全國一時傳為趣談。至2月26日,接近中山的海軍總長程璧光,又被奸人刺殺於海珠碼頭,形勢對中山殊為不利。中山先生乃毅然向非常國會辭去大元帥職,赴滬從事“三民主義”的著述。其後,軍政府大元帥制雖經改為七總裁制,也不能消弭政客派系與地方主義權利的鬥爭,更因此而招致前退駐瓊崖兩廣礦務督辦龍濟光的異動。龍濟光受段祺瑞的慫恿,乘隙進攻南路的高州、電白及兩陽,其勢甚為兇猛。林虎奉命率所部進剿,鏖戰兩月,不分勝負,後等李根源率滇軍增援,方將龍部擊潰,退回瓊州。然龍濟光仍不能立足,乃率殘部兩三千人乘船逃往天津。此一勾結袁氏,鼎鼎大名的濟軍遂消滅於無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