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關於巴勒斯坦重建問題的講話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從1920年開始,由於目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反猶主義在德國的擴散,在此之前對宗教事務幾乎沒有任何興趣的愛因斯坦,成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堅定支持者。1921年,他與後來成為以色列國第一任總統的哈伊姆·魏茨曼[1]教授來到紐約,為以色列國家基金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成立於1918年)籌集資金。

下文的前三篇講稿是源於他在1931—1932年第三次訪美時所做的演講(他第二次訪美是在1930年)。第四篇是他1921年訪問美國回到柏林時的講稿,而第五篇就晚得多,不過也是他在定居普林斯頓(1933年)之前的講稿。這些講稿都收錄於1934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觀》。

十年前,我第一次有幸向你們宣講猶太復國主義理想的時候,我們把幾乎所有希望都寄託於未來。今天,回顧已走過的十年,我們很是欣慰,因為在此期間,猶太人團結一致,在巴勒斯坦出色地完成了具有建設性的工作,遠遠超出我們以前所能想到的。

我們經受住了過去幾年裡一些事件帶來的嚴峻考驗。[2]以崇高的理想為支撐,我們不懈地努力,正緩慢而堅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英國政府最近的宣告表明,他們對我們的訴求的判斷正漸趨公正。對此,我們予以感激的肯定。

但我們又切切不可忘記這次危機給我們的教訓: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建立滿意的關係,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與英國無關。我們——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必須就建設有利的夥伴關係形成一個主要框架,以滿足兩個民族的需求。公正地解決這一問題將惠及兩個民族,其價值與重要性不亞於巴勒斯坦的建設本身。須知,瑞士之所以代表民族國家更高階的發展階段,正是因為在不同民族之間建立起一個穩定共同體之前,他們不得不先解決一些更棘手的政治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