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愛因斯坦專門為保羅·亞瑟·席爾普編輯的《在世哲學家叢書》(Library of Living Philosophers)第五卷《伯特蘭·羅素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Bertrand Russell)所寫,1946年首次出版。文中所引羅素的著作《意義與真理的探究》(An Inquiry into Meaning and Truth)於1940年出版。必須指出的是,本文雖是用德文所寫,但德文版的出版時間卻晚於英文版。兩者之間並不完全一致,例如第一段的結尾部分。本文譯自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觀》。
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主義者、和平主義者、自由撰稿人和自由演講者。
凡勃倫(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美國社會批評家,以對資本主義的辛辣諷刺著稱。凡勃倫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農業社群的一個挪威移民家庭,從小講挪威語,直到十幾歲才開始講英語。由於他不修邊幅、放蕩不羈、極不合群,再加上他對宗教的懷疑,他與學術界似乎格格不入。大學畢業後,沒有機構願意聘他。直到34歲,他才在康奈爾大學謀到一個職位。1899年,42歲的凡勃倫出版了他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按照瑞士歷史學家希爾伯施密特(Max Silberschmidt,1899—1989)的看法,他可以被稱為美國的“卡爾·馬克思”。他和康芒斯(John R. Commons,1862—1945)創立了“制度經濟學”。在他看來,現代人只是未十分開化的野蠻人,這表現在有閒階級喜愛炫耀財富、窮奢極欲上。這與野蠻人為獲得部族認同而展示體力和武藝一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