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後記,要寫的很多,還是擇要而言吧。
第一、寫作原則。多年來研究蘇軾,一朝介入《蘇東坡》電視劇本的寫作,還是想將“東坡精神”寫出來。那麼,什麼是“東坡精神”呢?2006年11月在蘇東坡的家鄉眉山市文化系統舉辦的專題講座上就被問及這一問題。我以為,從社會文化層面上講,“東坡精神”就是不唯上,不唯權,不唯書,不唯古;只唯民、唯實、唯善、唯美的“文、士、道”精神。從哲學文化層面講,“東坡精神”主要表現在以情為本,融匯三教,用自己的生命實踐展示了傳統士大夫人格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並以此構建了與“天理本體論”相對的“情本論”文化。
我們知道,在當下的“愚樂至死”的潮流中,文學作品是最忌表現“理念”的;然而,蘇東坡不是唐伯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風流才子,他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文化偉人,還是惠民無數的政治實踐家。綜合起來說,他應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對這樣的人物,是“至死”也不能“愚樂”的,這是我們不可改變的信條。
第二、三條線索的設計。要想傳達“理念”,就必須先讓觀眾愛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寫作劇本《蘇東坡》的特殊性不在於找不到資料,而是資料太多,對於蘇東坡的研究者來說,困難在於如何取捨資料,將其戲劇化。於是我們為該劇設計了三條線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