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蹟
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因生於仁宗寶元二年(1039)己卯,軾嘗呼為卯君。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三蘇之名,始見於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在這本書的卷四《才識》中說:“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
蘇轍幼年時,與其兄蘇軾一同讀書鄉里,承受家學。年十七娶妻史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蘇轍十九歲,與兄軾同中進士。不久因母喪,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當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在政治思想上,蘇轍與蘇軾是一致的,他也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屢遭貶謫。哲宗即位,保守派得勢,蘇轍被召回京師,除右司諫,遷中書舍人,改戶部侍郎。整個元祐時代,他身居要位,歷任翰林學士制誥、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後又因事貶官外調。晚年退居於許州潁川(今河南許昌)之濱,乃自號潁濱遺老。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諡號“文定”。著有《欒城集》、《後集》、《應詔集》等以及《詩集傳》等學術著作。《宋史》卷三三九有傳。
二、創作成就
(一)散文
蘇轍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於散文,雖不及父兄宏博雄辯、才思橫溢,但亦能獨立自樹,自成一家。他的文章,最見功力的是政論和史論。《新論》三篇,縱談天下大事,頗能切中時弊。他的《六國論》,論述齊、楚、燕、趙四國不能支援前方的韓、魏,團結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敵而後方安樂腐敗,甚至偏安的現實。《三國論》將劉備與劉邦相比,批評劉備“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也有一定的現實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