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了,上薩爾茨堡顯然不再是以前的舊模樣了。納粹政府在其統治期間把幾百年來在山坡上生長繁衍的原有居民強行趕走,將其祖屋強行拆除,代之以軍營、地堡、防禦工事,以及為納粹精英修建的豪華住宅。1945年4月25日,盟軍展開滅頂之災般的空襲行動徹底改變了這裡的景觀,將樹木撕成碎片,堆起了新的小山丘,炸出了巨大的深坑。空襲還留下成堆的燒焦建築瓦礫和無法通行的扭曲道路。被炸成廢墟的高山勝地看上去很難使人想到它曾經在20世紀初吸引各地遊客蜂擁而至,前來欣賞充滿魅力的自然風光。1945年夏季,有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記者遊覽了上薩爾茨堡,他報道說:“希特勒以前那個戒備森嚴的山中靜居隱身之處,現在彷彿成了美國科尼島的一個附屬遊樂場所,免費參觀,遊人接近10萬人大關。寫在牆上或者說寫在殘垣斷壁上的個人簽名來自美國所有的州。”遊客不僅沒有迴避,反而大批地湧到上薩爾茨堡。但是此時此地吸引人的不僅僅是清潔的空氣和優美的山中景色。希特勒同此地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旅遊賣點,既為當地居民創造了經濟機會,又是政府當局面臨的一個難題。這是一種從未消除的緊張狀態。
對貝希特斯加登的佔領始於1945年5月,美軍在那裡一駐就是50年。美軍歐洲演藝特別服務隊那年夏季為鼓舞留守歐洲的美軍士氣(他們不再打仗,但暫時不許回家),編排了勞軍演出節目,劃分出各個勞軍地區。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就是貝希特斯加登。1945年夏季,那裡“絡繹不絕地來了許多遊客,大多為美國軍人和軍中護士,也來過美國參議員、眾議員、將軍和其他‘尊貴的客人’”。對於當時為《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撰寫文章的羅納德·斯蒂德來說,貝希特斯加登的氣氛與他漫遊過的這個戰敗國被毀壞的蕭條城市相比極為不同。他寫道,“露天遊樂場的氣氛一開始就比較明顯”,當時他驅車一進入小鎮就看到一個指路牌,“上面寫著‘希特勒故居’,畫出的箭頭指著道路方向”。這就開始了勝利者們前往貝格霍夫別墅的勝利大遊覽,完全不同於20世紀30年代的朝聖參拜之旅。當時成千上萬的德國人來到這裡向全能的元首表示敬意。而勝利者們對於希特勒安樂窩的毀滅由衷地感到高興,遺留下的景物也使他們深為感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