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形勢的日益緊迫,之前面對拉錫還談笑風生渾不懍的年羹堯也穩不住勁了,接到最後一次讓他“明白回奏”的旨意後,寫下了大概是這輩子最跌身段的“乞憐折”。其折曰:
臣羹堯謹奏。臣今日一萬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憐臣悔罪,求主子饒了臣,臣年紀不老,留下這一個犬馬慢慢的給主子效力。若是主子必欲執法,臣的罪過不論哪一條哪一件皆可以問死罪而有餘,臣如何回奏得來。除了皈命竭誠懇求主子,臣再無一線之生路。伏地哀鳴,望主子施恩,臣實不勝嗚咽。謹冒死奏聞。
奏摺上沒有硃批,雍正帝看後有何觀感,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顯然,皇帝示意下的舉朝倒年活動並沒有因此放慢了腳步。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也就是年貴妃去世後的半個月,議政王大臣、刑部奏上年羹堯大罪九十二款,包括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專擅之罪六、貪黷之罪十八、侵蝕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殘忍之罪四。
與早期王朝或者亂世王朝裡強權皇帝一不高興就把人“烹之”“族之”的行為相比,清王朝的皇帝有一種看似更講理、更法制化,當然也可以說是更狡猾虛偽的傾向:善於給人定罪。化用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用數目字管理國家”的理論,可稱為用數目字管理罪犯。
對中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讀者,可能都知道這樣的說法: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不殺士大夫,這是宋朝的重要國策,且被執行得比較徹底。宋朝皇帝普遍脾氣溫和,讓大臣拿話擠對到牆角了,也沒什麼辦法,不但殺不得,也羞辱不得,大不了遠遠打發出去,還擋不住他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並以此名垂青史,備受後人的同情理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