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的三毛,最後一段時間的記憶,是關於“她很累”。
被名聲所累,被傳言所累,被質疑所累,被思念所累,被自己敏感又寂寞的心所累。無論是對讀者,或者是對友人,三毛給予了她濃厚的愛。甚至是一些讀者寫信質疑她荷西的存在,她都耐心認真的回覆信函,沒有一點怨恨。
所以回臺後的三毛被讀者架空了,她成了一個形式化的符號,成了名人的光環效應,這也就意味著她要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愛情、自己的心酸往事,一次又一次暴露在讀者面前。話講得多了,故事說得多了,就難免讓人生出了懷疑之情,越來越多的人寫信給三毛,質問她關於撒哈拉所記述故事的真實性。
而這般殘忍的質疑,早已讓三毛的精力與身體不堪重負。
用現在的名詞來解釋,三毛患上了一種叫作“憂鬱症”的病,她的精神狀況一直不算好,有時候自言自語,有時候默不做聲,有時候又很喧譁熱鬧。她的睡眠也不好,去世前的那段時間,一直是靠著藥物在維持睡眠,她甚至跟醫院的醫護人員特殊交代,自己的睡眠不好,半夜沒有事的話不要過來吵她。
後來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接受採訪,也說道:“雖然三毛距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海明威等世界等級的作家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我隱約預感,三毛也會走像他們一樣的路,我嘴裡雖未說出,但心中陰影一直存在。我揣測,她自己也許覺得她人生這條路已走得差不多了吧。我很難形容我的女兒,我想她一直感到很寂寞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