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緣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當時中國和日本已經打了很久的仗,北方的古城牆和江南的青石巷都落進了“疲乏”,軟綿綿的,只有初春的河床卻透出一絲生機。重慶小城,一個嬰兒誕生,她的父親母親願孩子遠離亂世,取字“平”,寓意和平的意思。
幾十年後當“三毛”這個名字紅遍大江南北時,卻鮮有人知曉“陳平”,更鮮少有人知曉“陳懋平”。倘若談及早慧,從名字的自作主張開始,三毛就已經顯現。孩子不懂得祖宗規矩的分寸,卻依舊照著天生的性子把“懋”字去得痛快。談及這段,三毛父親在題為《陳家老二》的文章裡有過簡短地解述:
我的女兒陳平本來叫作陳懋平。“懋”是家譜上屬於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作為父親的我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後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陳平。不但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麼弄下來,做父親的我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3歲。後來我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風靡臺灣的文章《中國飯店》讓三毛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而沿著她成長的軌跡往前推,是先後的“陳懋平”“陳平”以及她年紀略長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ECHO。“三毛”是她的筆名,後來她曾在《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