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天啟二年(1622)中,魏忠賢的閹黨已漸漸有了一點兒模樣,網羅到了一些重量級人物。與書生氣十足的東林黨陣營比起來,閹黨倒更像是一個“黨”。
這兩派勢力,都滲透在有關的國家機構中,其主要人物都同樣受到天啟的信任,而且從整體來看,東林黨把持的國家機構還要更多一些。但是由於兩派的“組織結構”和鬥爭路數很不一樣,所以閹黨得勢、東林失利應說是必然的。
首先閹黨有一個核心班子,其決策與行動步驟都控制在以客、魏為首的核心手裡,大小爪牙都要經過授意才發動攻擊。他們對所有的事情,都是先經分析判斷,再定下決策,所以無論是在擴張上,還是“定點清除”上,都顯得很有計劃。
並且閹黨的進攻沒有什麼道德約束,可以無中生有、信口雌黃,一切以幹倒對方為最高原則。這等於是“潑糞戰術”,對於正人君子來說,最難應付。
反觀東林黨,則是一盤散沙。人數雖眾,步調卻很不一致。往往是在受到攻擊後倉促上陣,各自為戰。
此外,還有一大不幸是,作為東林首腦人物的葉向高,是一個圓滑官僚。既缺少戰略眼光,也沒有霹靂手段,一廂情願地以“調停”做為主策略,錯失了決勝的最佳機會。更重要的是,他由於在野而未參與“移宮案”的護駕行動,在天啟皇帝那裡分量不夠,這也使得他做事不免縮手縮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