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皇權制度下,到了明朝,官員的准入、晉升制度已經很嚴密。也就是說,官員的來歷很清楚。不識字的人,別想透過科舉一途做官;沒有進士資格的人,別想做到頂級高官;老爹沒有立功的,就沒法兒靠“蔭子”的恩賞得官;一貧如洗的人,那就連捐官(花錢買官)的路都堵死了。
像魏四的這個條件,想透過正常路子做到“位極人臣”的份上,那是想也別想。他只有靠“閹”了自己那寶貴的部件,才有做大官的可能。
因此我們有必要先簡略說一下“宦官”這個群體的來龍去脈。
宦官是怎麼煉成的?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個七七八八,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免得有汙視聽。反正基本條件就是:是男人,但經過手術,“命根兒”沒有了,成了面光無鬚、嗓音尖細的“閹人”。具備這個條件後,再進了皇宮,做了伺候皇帝和皇族的御用人員。這類半雄半雌的稀有人物,就是宦官。
那麼,這宦官的“生源”從哪裡來?途徑有四。一是在戰爭中擄掠的敵方適齡男童,二是因犯罪被籍沒(即把一戶人口財產全部沒收入官)官員的家屬,三是宮中太監回自己家鄉去招聘,四是自己主動閹割、申請上崗。最後這一條,也分兩種人,一種是希圖就此富貴上進,一種是貧困潦倒想找碗飯吃。當然,也不是割了就一定能進得了宮的,這也需要候選。待人家選中了,才能聘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