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教人們感恩的話,在泥濘的政壇上似乎變了味道。這種變化是雙向的。其一,挖井人的目的不只為某人飲水,也許是想籠絡更多與自己一樣會“挖坑”的人;其二,哪怕某天挖井人不挖坑了,也渴望吃過自己井水的人沒齒難忘。說白了,是一種遠見性的投資。
把這種唯心的引申義用在科爾和默克爾身上,不足為過。
在“黑金案”爆出之後,科爾認為自己必須維護作為“德國統一總理”的歷史地位。錯誤的確犯了,可成績卻不能置之一旁不理不睬,免得自己為他人做嫁。科爾想得很清楚,他要為自己的榮譽而戰。
朔伊布勒對科爾的“憎恨”來源於施萊伯,施萊伯不止一次表明要將朔伊布勒拖下水。他甚至以威脅的口吻表示,關於政治黑金案的所有細節,在必要的時候一定和盤托出。顯然,這是擺明了要跟朔伊布勒明刀明槍地對抗,要讓朔伊布勒再也抬不起頭來。
朔伊布勒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覺得在這件案子裡,他有點受委屈了,施萊伯和科爾明顯沆瀣一氣,把槍口一致對準自己。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而敏感的時刻,默克爾看準時機,一招制敵。她的那篇發表在《法蘭克福匯報》上的文章,在將自己推至風口、成為新的民眾“發言人”的同時,也是將自己與科爾的關係徹底打入冰窖的開端。
這很好理解。在當時的情況下,默克爾早已看清了形勢,絕不能在這樣的當口選擇一條“不歸路”,而性情中的謹慎、果敢、穩健的作風,又同時推動著她必須在政治領域有所建樹,這一切客觀和主觀因素讓默克爾在被動的情況下,做出了在今天來看明智萬分的決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