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坐落於目前臺北市中山南路、信義路、杭州南路及愛國東路之間,在光復初期稱“營邊段”,日據時代稱作“旭町”,由於鄰近日據時的“總督府”,因此長期被列為軍事、禁畿要地。
這塊用地頗鄰近前國民黨中央黨部前的景福門,也就是清代的臺北城東門,如今景福門看起來具有濃厚的中國北方宮殿特色,但清代卻是僅呈現閩南式多曲線屋頂造型城門而已,與今日臺北市北門造型相似,只不過蔣介石撤退來臺後,由於景福門就位於“總統府”正前方,加上推動“文化復興運動”,好與“文革”相抗衡,所以改建為宮殿式樓閣。
東門周邊,清代不過是一片水田,由於日本侵佔臺灣後,自1900年起逐步拆除臺北城牆、開闢巴洛克式道路(即所謂的“三線路”),此地逐步出現街廓,日本人並拆除位於三線路南端透過水田的鐵路支線,形成新的道路,這條路在光復後則改名愛國東、西路。
1920年,日本殖民政府推行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因此先將臺北市原來的行政單位“街”“莊”,改為“大字”或“字”,繼而又將臺北市部分“大字”改為町名,“旭町”之名即從此而來,亦稱為“臺灣永久營房”,象徵永久佔領臺灣、長期供軍事使用的特性。
當時旭町西側由臺灣山炮隊使用,東側由步兵第一聯隊使用,至於圍繞旭町周邊還有臺灣守備隊司令部、日據時期刑場、臺北監獄、“總督府”官舍等設施,因此是日本殖民時期的政治與軍事重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