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後,國民黨敗逃臺灣之後,東南沿海諸多島嶼成了兩岸對峙最前線。尤其金門、馬祖更成為高度管制的戰地行政區,相較臺灣本島的平靜,這些島嶼爆發過多起激烈衝突。
朝鮮戰爭爆發後,蔣介石更聽取了麥克阿瑟建議,放棄一度有撤回金門駐軍的打算,持續派駐大批國民黨軍隊駐守金馬最前線與浙江沿海島嶼,更讓這批外島成為真正繃緊敏感神經的灘頭堡,凸顯蔣介石決不放棄中國法統的正當性[金門戰役之後蔣介石把注意力放在舟山島等保衛戰上,並未在金馬大幅駐軍。朝鮮戰爭爆發後,大量解放軍往閩廈集結,是否在金門固守成為難題。由於美方明確表示只會協防颱澎,因此蔣介石與周至柔等高階將領一度在美軍顧問建議下,認為金馬孤懸海外,難以久守,應速撤離以保全實力。直到鷹派的麥克阿瑟訪臺,以“絲毫也不放棄”表態,才改變了蔣介石的決定。]。
1954年炮轟金門的戰役[1954年,面對臺灣地區和美國討論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以及國民黨長期以武裝勢力滋擾東南沿海等問題,中共中央軍委決定集中福建前線炮兵部隊,對金門實施懲罰性炮擊。9月3日下午2點10分,集結在廈門前沿陣地的解放軍150門重炮同時向大、小金門、大擔、二擔諸島猛烈開火,兩名在金門的美軍顧問先後遭炮火直擊身亡,下午4點炮擊結束,歷時1小時50分鐘,國民黨軍隊也在炮戰發生後隨即開火反擊,即“九三”炮戰。]、1955年一江山戰役[一江山島位於浙江椒江口台州灣海面,分南江、北江兩島,總面積1.75平方千米,西北距大陸30多千米,西南距大陸17千米,20世紀50年代初期,國民黨駐軍約千餘人。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發動陸、海、空三軍7000餘人協同作戰,自上午7點58分至當日下午5點30分,經一天戰鬥,佔領該島。此後,“國民政府”在浙東沿海防禦體系遭摧壞,連帶促成蔣經國親往執行“金剛計劃”,從大陳島撤軍。]與大陳島戰役,戰爭成為測試蔣介石與艾森豪威爾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之後美國是否會介入臺海之爭的手段,因此也使這些島嶼的象徵意義突然升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