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無名火焚燬了蔣介石行館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隨著蔣介石年事的漸長,到桃園巡視常常僅至慈湖,而較少到位於山區的角板山。1975年蔣介石逝世,更使得行館頓失主人。蔣經國在居喪期間,則是經常由慈湖至此駐足停留哀思,並發表《梅臺思親》一文。

1976年,蔣經國將角板山老行館對外開放,讓民眾瞻仰,為求樸實,外觀與陳設保持簡樸風格,僅做區域性整修。不過為吸引更多青年支援,蔣經國也批准在緊鄰行館處修築新建築“復興山莊”,供青年活動住宿使用,加上由原屬“總統府”管理的行館,均由蔣經國創辦的“救國團”[“救國團”成立於1952年,最初因蔣介石發表《告“全國”青年書》,倡議成立青年組織,並交由蔣經國籌備。當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為帶有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蔣經國任首任主任,制度與“三青團”“共青團”類似。不過在蔣經國主導下,“救國團”不斷活化、年輕化,兼辦青年寒暑假活動,加上許多受官方禁制景點,唯有“救國團”暢行無阻,因此大受歡迎,也為蔣經國影響力進一步往校園及青年學生延伸。但因“救國團”蘇派色彩,遭留美背景的臺灣省主席吳國楨強力杯葛,最終演變成吳國楨與蔣經國之爭。蔣經國自1952年接任“反共救國團”主任,直到1973年卸任,“救國團”被視為“太子”人馬聚集地,知名作家柏楊即曾在“救國團”擔任文膽。蔣經國後數任“救國團”主任,包括李煥、李元簇、宋時選、潘振球也都被認為是蔣經國親信。直到近年兩岸和緩,“救國團”才申請去除“反共”字樣。]一併管理。至於復興臺地原本受甲種山地管制,也在當時解禁,不用向警方申請即可進入賓館參觀,迅速成為假日踏青好所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