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爆發,孤居的中國臺灣地區與美國關係迅速改善。臺灣1950年初的窘狀已是明日黃花,澎湖一舉成為兩岸海域安全樞紐。尤其從蔣介石一直提防大陸方面傾全力解放臺灣,因此與蔣經國不時從本島或澎湖搭機前往金門視察。
由於蔣介石與宋美齡只要巡視澎湖,便會下榻貴賓館,是以早在1951年,臺灣軍方就在貴賓館西側興建地下指揮中心,厚實牆壁搭配軍艦艙門規格的鐵門,地下防禦工事形同戰堡,並有手搖式毒氣抽風裝置、防彈避難設施,據稱能抵擋原子彈與毒氣攻擊。特別為加強澎湖防務,蔣介石還委由昔日黃埔一期愛將胡宗南[胡宗南(1896年4月4日-1962年2月14日),寧波鎮海人,原名琴齋,字壽山,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蔣介石四大心腹愛將之一。抗戰期間擔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等職。國共內戰,一敗塗地,胡宗南於1950年3月西昌戰敗後前往臺北,並調任“總統府”戰略顧問,雖遭“監察委員”聯名彈劾,但因蔣介石庇護而失敗。1951年,胡宗南復職指揮沿海游擊隊。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任澎湖要塞司令部指揮官,並參與金門炮戰。1962年病逝於臺北,葬於陽明山。]率兵鎮守澎湖。
1958年,臺海爆發“八二三”炮戰,澎湖貴賓館又意外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當時大陸方面炮火猛烈,美國國防部隔日即將第七艦隊佈防臺灣海峽,並協助國民黨海軍補給金門[隨著緊張情勢升高,美軍除與國民黨軍隊舉行防空兩棲作戰聯合演習,也派駐F-104A“星”式戰鬥機及“勝利女神”飛彈營至臺灣,同時成立作戰指揮中心;尤其將地對空飛彈“勝利女神”飛彈營進駐臺北郊外,以加強臺灣本島防空力量。這時臺灣海峽附近已集結了美國海軍半數的7艘航空母艦、40艘驅逐艦、3艘巡洋艦、1個潛艇叢集和20多艘後勤補給船隻。],甚至透過第三方表示,可能在戰役中使用戰術核武器。由於澎湖是金馬前線重要後勤補給區,蔣介石前進指揮中心正設在澎湖貴賓館,他並多次自臺赴澎湖督陣。至於在第一波炮擊攻勢中負傷回臺的俞大猷,更立即與美方海軍聯絡,就近自琉球要來蔣介石多年爭取未果的新型M115式八寸口徑自動推進榴彈炮,增強前線火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