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一致認定,鄧小平是中國的國家領導人。然而,這個地位與他所擔任的職務並不相稱。他不是黨的主席或總書記,也不是政府首腦,更沒有像劉少奇一樣擔任國家主席,他的地位來自他的權威,而這種權威源於他過去的經歷、領導才能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作為一名決策者、發言人和設計師所取得的成就。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並致開幕詞。
“文化大革命”結束時,1958年至1966年間政治局的七名常委只剩下了鄧小平和陳雲。那段時間(以及更早以前)陳雲的地位一直比鄧小平高。但陳雲沒有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對抗陳伯達、康生及1975年對抗“四人幫”那種聲望。他樂於避開眾人的注意,在幕後施加他的影響,因而,一般老百姓對他沒有太深的印象。其他一些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高層人物,如彭真、葉劍英、李先念等,都缺少鄧小平那種威望和經驗。另外,葉劍英比鄧小平年長七歲。逮捕“四人幫”前,葉劍英和李先念都表示堅決支援華國鋒。倘若他們知道後來要反對華,他們或許會改變當初的做法。
作為一名領導者,鄧小平的風格與毛澤東截然不同。毛澤東總是高高在上地與他的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鄧小平則和他們打成一片;毛澤東善於掩飾自己,經常隱藏自己的真正感覺,鄧小平則儘可能地把自己的觀點表述清楚;毛澤東常處理抽象事物,鄧小平則喜歡處理具體的事情,即便闡述一些原則問題時,亦是這樣。鄧小平的領導風範已不僅僅是風格問題。他有遠見且實幹,他能夠並且已經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當一個問題出現時,他不是等待和觀望,而是立即採取行動加以解決。他待人嚴厲但不殘酷。政治局對華國鋒作出結論後,他沒有組織新聞媒體毀壞華的聲譽,更沒把他投入監獄,1987年初,他堅持胡耀邦辭去總書記的職務,但允許他繼續留任政治局常委。另一方面,在處理曾在1976年那段黑暗的日子中幫助過他的高階領導幹部問題時,鄧小平也絕不心慈手軟。1982年,他要求韋國清辭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一職,因為韋國清安排(或是容許)軍方機關報刊出一篇文章,攻擊“文化圈的某些負責同志”。在許世友公開表示他反對為劉少奇平反後,鄧小平也安排他退出政治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