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章 農民的兒子(1904~1920)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鄧小平本名叫鄧希賢,他年輕時從事革命活動後才改名為鄧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出生於中國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農村,農曆是七月十二日。鄧小平從小到青年時期一直使用農曆的出生日期。他於20世紀20年代赴法勤工儉學時,所登記的出生日期就是七月十二日。

20世紀70年代的廣安縣城。

鄧小平的父親鄧文明,是個小地主。母親淡氏,是鄧文明的第二任妻子。鄧家居住在距廣安縣城幾里遠的牌坊村。廣安縣位於四川省的東部,這裡山川密佈,景色秀麗。鄧文明擁有大約10公頃田,好的年份,一年可以收穫10噸穀物。廣安縣地域廣大,有數千戶居民,但它不是四川的繁華地區。四川的大動脈長江,從西南部流向東北部,貫穿全省,沿途有不少支流匯入。廣安縣城坐落在長江的支流嘉陵江邊,但距長江河谷還有很長的距離。廣安距省會成都有600多里,要繞過幾座綿亙的山脈才能到達成都。重慶是距廣安最近的大城市,但離廣安也有300多里。

鄧小平的父親鄧文明的畫像。

鄧家的祖先是從華南移居四川的,時間至少是在鄧小平出生的兩百年以前。如果再往前追溯,鄧家的祖先最早是從中原遷往華南的客家人。客家人是漢族的一部分,原居住在中原,後來遷移到南方。但在這之前的幾個世紀裡,他們的情況並不為人們所知,頗具神秘色彩。客家人所講的方言和沿襲下來的很多風俗習慣,與中國南方當地的其他漢族人或其他民族的人都不同。不過,鄧家可能早在遷入四川前,就已經放棄了客家話和客家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到了18世紀初,就更可以肯定這一點,因為在那個時候,鄧家出了一位名人,在朝廷做了大官。此人名叫鄧時敏,在乾隆時期當過翰林、大理寺正卿。1774年,鄧時敏告老還鄉。在他去世後不久,人們為了紀念他,在村口建起了一座牌坊,上面刻著皇帝御筆親題的字,從此,這個村子就改叫牌坊村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這成為當時失勢的鄧小平的一條罪狀,牌坊村改名為反修生產隊,牌坊也被搗毀。雖然後來村子又改回牌坊村的原名,但牌坊卻一直沒有重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