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史家著史,總是有一段搖擺不定期。這個搖擺期是基於史家的智商所限,總想把歷史簡單化、政治化,把人物臉譜化。須知歷史是人性的演繹,人性是複雜的、多面的、善惡交錯的。而有的史家,智商停留在幼稚期,無法理解複雜的人性,無法接受多面的人生,更無法鑑別善惡交錯的歷史。
所以,總有的史家要把歷史簡化成卡通片,設定好人壞人。好人處處都是好,殺人放火也不錯。壞人渾身都是壞,扶危濟困是邪惡。這種思維,往往導致顛三倒四、神經錯亂。
單以曾、洪二人而論,清時曾國藩被視為正面人物,洪秀全是壞蛋。到了民國而後,史觀漸變,終有大師胡適的小弟子羅爾綱出世,扭轉了此前的歷史觀念,將洪秀全視為英雄,曾國藩霎時間淪為壞蛋。這種思潮迅速席捲史學界併成為主流。由是,但凡提及安慶之役,史家莫不是扼腕嘆息,咬牙跺腳,批評李秀成同志不乖、不聽領導的話,結果錯過了打死曾國藩、解圍安慶的數次機遇。
但很快,天才的青年將領陳玉成同志,也受到了大家的批評。
事情源於陳玉成獨臥安慶城下,血戰曾國荃,可是說好了的另幾路援軍,卻是遲遲不見蹤影。而胡林翼一日六催湘軍猛將鮑超,囑其如飛速至。陳玉成發現人家來了大援,而自己這廂的援兵卻蹤影也無,心情極是鬱悶,於是決定去尋找自己的小夥伴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