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社會背景
1970年前後的學生是比較特殊的一代,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不是傳統的功課,而是關乎他們未來命運將如何的一件大事,更是擺在所有美國人面前的一件大事——年輕人要應徵入伍去越南參戰。
1968年,尼克松在參加總統競選時,向公眾許下承諾,說他一旦當選美國的總統,就會立即結束越南戰爭。很多選民相信了他的承諾,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可是他不僅食言,還引發了國內的“戰爭”——推行的“光榮和平”戰略計劃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包括國際的和國內的。
可以這麼說,在希拉里就讀耶魯法學院的4年時間裡,整個美國為了實現尼克松推行的“光榮和平”的戰略目標,有超過2.5萬名美國士兵、幾十萬越南人及柬埔寨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看起來就像是政府‘在跟自己的公民打仗’,《憲法》賦予人們的言論自由和集會權利正遭受由上至下的惡意侵犯。”希拉里這樣說道。
進入耶魯大學
1969年9月,在一個秋高氣爽、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希拉里懷揣著遠大的夢想,踏進了耶魯大學的校門。在耶魯大學,薈萃著美國許多一流學者和品學兼優的學生。當時的耶魯法學院所錄取的235名學生中,僅有27名女生。
在這個時候,希拉里在韋爾斯利學院的一個好朋友,邀請她去參加自己的婚禮。這已經不是希拉里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希拉里明白,在這些女孩子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一畢業就化身為商品,被陳列在婚姻市場中進行展示,出售給那些垂涎其年輕與美貌的男人,希拉里卻並不願意這樣——進入耶魯大學就是她最大的美貌及財富之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