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六月十二日下午十時,張道藩先生逝世,享年七十二歲。
我在回想六十年代生命痕跡的時候,從《文訊》月刊上讀到一位年輕學者的文章,他說張道藩的文藝工作受到軍方抵制(大意如此)。從來沒人談過這些是是非非,他怎麼會知道?
國民政府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遷到臺北的,一九五○年,張道藩奉命成立“中國文藝協會”,領導文藝工作,配合國策,反共抗俄。
那時臺灣守軍面臨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種種困難,一九五一年,國軍展開“克難運動”,激勵士氣,各軍以競賽的方式選拔“克難英雄”,到臺北接受表揚。
政府接待克難英雄,規格很高,蔣介石親自召見,“行政院長”陳誠設宴款待,“總政治部”發動社會各界舉行盛大的歡迎會,一連多天都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
“中國文藝協會”沒有趕上形勢。
“總政治部”通知“中國文藝協會”,前線官兵愛讀文學作品,心目中有很多偶像,請知名的作家都參加歡宴,“每位英雄旁邊坐一位作家”。那時候誰是前線官兵的文學偶像呢?“總政治部”沒說,可是我們都知道,張秀亞、徐鍾佩、潘琦君、鍾梅音,還有羅蘭,都是女性作家。
張道藩親自出席了這次宴會,趙友培還作一首《克難英雄頌》當場朗誦。可是在“總政治部”看來,“文協”會員怎麼來的這麼少?女作家尤其“該來的都沒來!”“每位英雄旁邊坐一位作家”,構想大為遜色。何況作家向來不守時,“七點鐘開會,八點鐘到齊”,距離軍中的期待太遠了。“總政治部”一位副主任在場主持,他發了脾氣,說話很重,完全沒給張道藩留一點面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