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期間,聯勤運補東北國軍,開支龐大,據說佔全國軍費的百分之四十。無數物資由上海運出,由秦皇島葫蘆島兩個港口運入,後來陸路交通斷絕,仰賴空運,仍然由葫蘆島運往錦州,由秦皇島運往天津,再由兩地空軍轉接。
軍糧運補的工作最繁重,《孫子兵法》:“軍無糧則亡。”但我從未想到軍糧運補的方式如此粗糙而原始,手續繁複而不精確,每一道手續都有侵吞的機會。
第一步,運糧的輪船進港,起重機卸下米包,每次十包,臨時放在碼頭上。全船一共運來多少包,接糧的單位對“包數”要負責任。依照規定,准許有“船耗”,如果船艙漏水,一部分糧米潮溼黴壞,可以由船長出具證明,申請報廢。於是每一艘運糧船的船艙都進水,每一位船長也都願意證明,沒聽說哪位船長拒絕合作。為什麼每一艘輪船都會漏水?政府從未監督改善。
第二步,每一包米都要過磅,計算這一船米有多少公斤,接糧的單位對“斤數”要負責任。俗語說,兩隻碗同樣大小,把滿滿一碗水倒進另一個空碗裡,不會仍然滿碗,依照規定,裝船時允許有損耗,卸船時也允許有損耗,按路程遠近定出百分比,於是每一船糧米都可以短少一些,完全合法。
第三步,一包一包軍米過磅以後,由碼頭工人背上火車。工人手裡拿著一支鐵鉤,先把鐵鉤插進麻袋,用力向上一提,接著一轉身,另一個工人兩手捧起麻袋,向上一送,整袋米馱在背上,這時鐵鉤在麻袋上拉出縫隙,大米嘩啦嘩啦流到地上。地上早已打掃乾淨,從地上掃起來的米仍是好米,可是依照規定,這些米受了汙染,需要整理,整理時有進一步的損耗,兩斤摺合一斤。每一船米都會有相當數量的“汙染米”。工人為什麼一定要用那把鐵鉤?政府從未過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