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翻譯過程是對李小龍(1940—1973)重新認識的過程。我們在熒屏上所看到的李小龍通常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搏擊高手,他的勇勐、技藝使所有的對手不寒而慄。李小龍的出現不僅使所有的海外華人一雪“東亞病夫”之恥,而且贏得了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敬意。這是我很久以前觀看《勐龍過江》時留下的深刻印象。
當出版社的編輯找到我翻譯此書時,我雖然多次在美國聽到美國人提及李小龍、成龍和李連杰等武林功夫高手的大名,並以此感到驕傲,但是,我最初的感覺是,對於從事純文學翻譯的人來說,翻譯一本有關武術名家的書似乎與我的興趣與愛好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我發現,我錯了。我犯了一般人容易犯的教條主義的錯誤——把李小龍僅僅當成了一名武術高手。這本書卻告訴了我們李小龍鮮為人知的一面。李小龍不僅是詩人、哲人、演員、導演、作家、舞蹈編導,而且還是溫情的丈夫、值得信賴的朋友。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武術、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他將中國哲學思想與中國武術融於一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想和生活理念。
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龍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學的是哲學專業,他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有關中國哲學方面的內容。有人說,少林武功的精神支柱是禪宗,那麼,我認為,支撐李小龍所創立的截拳道的精神支柱則是中國的老莊哲學思想。從本書李小龍的筆記中,我們發現他對剛柔、動靜、無為、無心等中國哲學思想的理解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他反覆用小草與大樹面臨颶風襲擊時,前者由於柔順而生存下來,後者由於過分的“剛直”而折腰的例子來說明,搏擊中的進退、剛柔力量和戰術的轉換是一種辯證關係。由此,李小龍認為,武術中的寂靜、平和是維持精神均衡的超自然力量,老子的“萬物之至柔”的水不僅是智慧的象徵,也是心靈寧靜和精神澄澈的象徵。“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經》七十八章)。李小龍深刻地體認到,水之就下的本性,水是萬物中最柔弱的,但它也是最堅強的,無論水與何者相遇,它總是屈從不爭而回避危險,而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就是為什麼他將進攻與防守、無為與進取結合得如此完美。可以說,武術之道與哲學之道相結合成就了李小龍的人生之道!東方哲學與東方武術的結合造就了李小龍成為一代英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