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九章 雕刻集影 美不勝收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對於雕刻藝術之鐘愛,王世襄在《大樹圖歌》中唱道:

往跡已粗陳,求知遠未足。

美哉金佛容,慈祥降禔福。

儀軌誠浩繁,僅僅知大略。

制地與制時,紛紜待商榷。

天若假我年,研習當自勖。

對於王世襄自言其對雕刻藝術“僅僅知大略”的謙說,其夫人袁荃猷女士也有過類似的評述:

世襄十分喜愛小型雕塑,包括藏傳及亞洲各地的鎏金銅佛像。可惜過去這是一個罕有人敢問津的禁區,所以缺少可請教的老師和可供學習的材料。改革開放後,情況有很大的改變,但年老體衰,有力不從心之憾。他對佛像藝術始終認為是一門喜愛而又尚未入門的學問。

在這裡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佛教造像雖然是雕刻藝術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並非雕刻藝術之全部,更不是人們容易產生錯誤認識的雕刻藝術之始,即便王世襄所藏及圖錄於《雕刻集影》中絕大多數屬於佛教雕像,其夫人袁荃猷女士更有“他對佛像藝術始終認為是一門喜愛而又尚未入門的學問”之強調,也不妨礙在詳細解析王世襄於這一領域取得突出研究成果之前,在這裡對中國雕刻藝術之起源進行一次十分必要的梳理和鋪墊。

王世襄的夫人袁荃猷在欣賞佛像雕刻藝術

不過,在對中國雕刻藝術追根溯源之前,似乎還應該對雕刻和雕塑做一區別性說明,這兩個詞雖有一字之差,在國人觀念和認識中亦可相互替換,但筆者以為如果需要細加區別的話,“刻”似乎要比“塑”更講究精雕細琢一些,也就是說“雕刻”屬於精細類藝術手法,而“雕塑”似有粗放性的一面。因為王世襄撰述之所以取名為《雕刻集影》而非《雕塑集影》,竊以為其更多的是從“刻”這一精細角度,對所藏和所見雕像進行欣賞和研究的,這從其對收錄於《雕刻集影》中那六十四件雕刻作品,逐一進行文化的、歷史的、藝術的點評文字中可得以領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