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一雙眼睛,可那是一雙多麼美妙的眼睛啊!”
——保羅·塞尚
1926年12月5日,諾曼底的寒冷冬日空氣,折磨所有人的肺。吉維尼小鎮上,某個房間,一雙眼睛眨了眨。沒人知道那時候,這雙眼睛還能不能看見東西。
然後這雙眼睛合上了,再也沒有睜開。
許多學者認為,這雙眼睛最後還能眨動的那些時光,已經看不清人間的景色。證據是,十四年前,這雙眼睛已經得了退化性白內障,一度瀕臨失明。三年前,這雙眼睛經過了兩次手術,得了黃視症,所看到的一切都格外泛黃;隨後,上帝惡作劇似的,讓這雙眼睛犯了紫視症,望見的世間萬物,都被紫色渲染。所以,最後閉上之前,這雙眼睛看到的是什麼顏色,沒人能知道了。
這雙眼睛閉上這一年,1926,世界藝術正進入一個狂歡時代。這一年,馬格利特快要完成他的《受威脅的兇手》,全面體現他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奧德出版了《荷蘭建築》,開始總結阿姆斯特丹派與鹿特丹派的成果;格羅皮烏斯在《藝術家與技術家在何處相會》一文中說:“物體是由它的性質決定的,一切東西必須在各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就是說,確實能夠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可依賴的、便宜的,也是合理的。”亨利·摩爾開始以墨西哥瑪雅文化中托爾特克神廟大門口的雨神雕像為原型,創作《斜倚的人體》;偉大的畢加索於十年前結束了自己的立體主義時期,開始試圖玩超現實主義;亨利·馬蒂斯早在二十年前就玩膩了他的野獸派風骨,正把他的不朽才能推廣到雕塑、壁畫、插圖和版畫方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