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決戰在即時通訊之巔
小馬哥慈悲養老虎
正當馬化騰的小企鵝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界的一顆新星冉冉升起之際,來自國外的一款即時通訊軟體也進入了這塊戰場,它叫MSN。
MSN是由鼎鼎大名的微軟公司成立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它在1995年8月24日隨著windows 95的發行而面世。人們可以透過MSN郵箱從www.hotmail.com中進行免費下載,而MSN的功能也很齊全,它具備了聊天、影片和通知使用者接收郵件等一系列網際網路線上功能。
相比於馬化騰的QQ,MSN的優勢是跟windows的完美繫結,讓使用者不必擔心為了安裝MSN而準備硬碟空間(在硬碟容量很小的90年代這個優勢非常明顯)。由於中國至少有90%的使用者的電腦都是安裝的微軟作業系統,因此被繫結其中的MSN也大受中國使用者歡迎和喜愛。
當然,MSN進入中國的時間也比較晚,這是因為之前微軟一直將投放的重點放在了歐美國家,而在他們發現中國即時通訊市場還沒有形成絕對壟斷之後,也氣勢洶洶地殺入進來。當然,和QQ相比,MSN在遊戲方面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弱項。但是對微軟而言,他們抓住了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絕好機會,那就是馬化騰對QQ收費的決策。
其實,微軟將MSN繫結在作業系統中,是一種典型的壟斷行為,在歐美國家中很多人都曾和微軟打官司,認為它這是赤裸裸的侵害使用者權利的行為,因此微軟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有所收斂。只是,當時的馬化騰還沒有這種反壟斷的意識,不然他可以直接透過法律手段對微軟進行控訴。如此,廣大中國使用者的電腦中將不會存在MSN這個軟體了。
2001年1月,MSN推出了跨越亞洲6個國家和地區的版本,這其中包括了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印度和馬來西亞,一下子讓MSN擁有了33個市場和17種語言版本,成為了沒有任何網路門戶可以超越的國際級大門戶。
到了2001年10月,微軟進一步採取行動,推出了中國大陸版本的MSN Explorer軟體,同時照例捆綁了經過專門定製而成的MSN中文版本門戶站點的連結:china.msn.com。很顯然,微軟的這一系列大動作都是擺明了要搶佔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很快,這個網站的連結也發到了微軟中國的主頁上。不過,根據有關規定,這個網站在運營初期的時候還不能提供各種新聞,只能提供技術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包含了對微軟相關產品資訊的介紹。
當時,中文版的MSN網站的託管地被設在了美國。微軟亞洲MSN分部總經理解釋說:“中國大陸對國外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的限制較為嚴格,這樣我們的網站在法規上不會遇到麻煩。”
微軟的這一系列動作都是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進行的,一時間讓馬化騰和其他即時通訊軟體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雖然當時媒體一直在盛傳MSN落地中國的野心,然而這些訊息無一例外地都被微軟否定了。由此可見,微軟對中國市場的揣摩程度達到了很深的地步,他們不會輕易暴露出自己的目的,為的是減小進入市場之後跟同行們的競爭。
當時,微軟大中華地區的主管說:“我們仍然關注他們的行動方向。我們正在觀察。”根據內部人士透露,當時微軟對MSN如何進軍中國市場形成了多個方案。
面對MSN的悄然進入,馬化騰並沒有顯出慌亂,他說:“有壓力是好事,我們會避其鋒芒,不會與它硬拼。”
儘管微軟總是在無意中透露出一些資訊,然而真正關鍵的東西他們還是閉口不談,除此之外,媒體和微軟之間的一些糾纏也讓人們捉摸不透。
那時候,微軟已經宣佈放棄去追趕美國線上,也不打算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服務提供商,而是為他們旗下的MSN制定出了一個新戰略方針:力爭成為一家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入口網站。因此在面對媒體採訪的時候,微軟的迴應是:他們將透過MSN積極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這個訊息放出之後,微軟以MSN為利器進軍中國的戰略方向,就大致明確了。
2002年10月24日,比爾·蓋茨在紐約的中央公園參加了MSN 8.0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首發儀式,同時,微軟MSN亞洲區總經理也來到了北京,和5家專業的媒體見了面,完成了在中國對MSN的首次推廣。
對於亞洲區總經理的到訪,不少人猜測微軟必定是加快了向中國市場推進的速度。不過這一次人們的猜測再度遭到了微軟的否定,他們表示總經理的出現並非僅僅為了MSN,而是還有其他的政策性的問題沒有解決。另一方面,微軟也表示,他們在文化差異方面帶來的版本更改也需要認真考量一下才行,因此MSN絕對不會貿然進入中國。
微軟雖然對MSN的進軍計劃遮遮掩掩,但有一個事實是難以否定的,那就是MSN已經成為了中國商務人士和知識階層常用的即時通訊軟體。隨著和中國客戶的正面接觸,微軟也在不斷完善MSN,並在2005年4月7日推出了MSN messenger 7.0正式版本。這樣一來,MSN的矛頭直接指向了馬化騰的小企鵝。
和QQ相比,MSN messenger 7.0有很大的亮點,那就是微軟之前一直反覆強調的“凸顯個性”和“展示自我”。對於那些經常樂於改變網名的使用者來說,MSN messenger 7.0將使用者的“顯示名稱”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名稱”,另一個部分是“個人訊息”,所謂的“名稱”顯示的是使用者的真實身份,而“個人訊息”則是展示使用者的靈感火花。
其實拿到今天來看,MSN messenger 7.0關於“名稱”和“個人訊息”的創新和QQ的簽名比較相像,這種複製和模仿或許可以看成是微軟的一種“微創新”。除此之外,微軟還推出了一款可以用來幫助入口網站和即時通訊軟體進行無縫對接的服務,也就是透過MSN messenger,使用者能夠很快地進入到MSN的各個頻道之中,自由地享受線上生活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對於那些喜歡聽音樂的使用者來說,MSN messenger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福音,因為MSN messenger能夠在任何時候向用戶的好友傳遞自己的音樂品味,而這個傳遞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用windows自帶的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歌曲,而歌曲的名字隨時隨地都能夠顯示在使用者的“個人訊息”中。不過,這個“創意”似乎也沒有什麼太新鮮的地方,因為騰訊的QQ音樂線上收聽也能夠和好友一起分享音樂。
更讓馬化騰感到有些無奈的是,MSN messenger也推出了跟QQ空間類似的服務——MSN space,使用者能夠透過MSN messenger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網路共享空間,透過網路日誌、照片、音樂等流行的方式來展示自我,能夠為使用者創造一種存在感和自豪感,讓MSN為使用者打造的這個世界充滿了無盡的樂趣和享受。
除了以上這些新功能之外,MSN又將它的hotmail郵箱服務製作得更加穩定和流暢,高舉著“跨平臺即時通訊,全天候線上聯絡”的旗幟,成為了一款和QQ同質化色彩十分濃重的即時通訊軟體。
馬化騰看清楚了局勢,知道事情不好辦了。他逐漸意識到是自己的麻痺大意釀成了大錯。雖然馬化騰早就知道MSN儲存在計算機裡,但是當時他並不覺得MSN會對騰訊造成威脅。然而,當他與丁磊、陳天橋在即時通訊市場上廝殺之時,落地中國的MSN逐漸從一粒種子,生根發芽並長成了參天大樹。等馬化騰醒悟之際,卻發現自己已經站在這棵“大樹下”。原來,最大的“敵人”一直在他身邊,只是他沒有發覺而已。
MSN很聰明,它將自己的即時通訊“種植”在了計算機裡,不惹人注意。在溫室中慢慢地吸取著“養分”的MSN,經過一段時間的能量蓄積,最終發揮出了優勢。在戰略上,此為“避重就輕”;在商場的競爭中,此為“後發制人”。
在微軟還沒有宣佈MSN進入中國的時候,它首先想的是找合作伙伴。這和eBay在剛剛進入中國時的想法一樣。不過不同的是,eBay是透過注資易趣、最後全面收購易趣的方式正式進駐中國的。微軟沒有那麼做,它只是單純地找合作伙伴,共同將中國市場拿下。微軟經過一番考察,最後選定了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具體的合作就是,微軟與它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將MSN帶進中國。
這個訊息剛剛傳開時,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嚇了“一大跳”,微軟這個全世界IT業裡的老大到中國來,明顯是向整個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宣戰。
由此可見,MSN這次進軍中國,已經做好了方方面面的準備,甚至連自己的競爭物件也準確地鎖定在了QQ身上。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也能夠發現,微軟對MSN messenger的每一個細節改造,都是基於對QQ的長期關注而形成的,他們將在這條商務和娛樂相結合的道路上與QQ狹路相逢,揭開即時通訊市場中的兩強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