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11 網路混戰,止則死

熱門小說推薦

四面楚歌

對百度來說,2002年是盛產奇蹟的一年,從搜尋大富翁到“閃電計劃”,百度推出新產品的速度不斷提升。然而,樹大招風、茁壯成長的百度越是勢頭正勁,就越是深陷於大鱷雲集的池塘之中。

把“一波三折”用在百度發展上,實在恰當至極,百度每一次實現巨大突破之前,都會伴隨著坎坷、波折,彷彿若不如此,就對不住那份成就一般。

百度成功戰勝Google之後,全體員工還沒鬆口氣,新的挑戰又出現了。從時間上來看,這次挑戰幾乎與Google的發難並行,只是Google塊體大、攻勢猛,李彥宏無暇顧及其他,只能全力迎戰Google,這也使得國內對手得以養精蓄銳。

此次挑起“爭鬥”的,非是旁人,即是好鬥的周鴻煒——3721創始人。

當年二人主演的經典戰役,讓每一個經歷過那段激情歲月的網民都記憶猶新,至今,此“戰”仍被很多人津津樂道。那麼,他們之間到底“何仇何怨”呢?

2002年7月,百度剛推出百度搜霸軟體不久,3721就開始從側面對其進行攻擊。百度搜霸是一款與3721網路實名類似,都是透過位址列技術實現搜尋功能的軟體。原本,兩款雷同的軟體一同效力於網民也未嘗不可,但當時的軟體技術比較落後,一臺電腦同時裝載了百度搜霸和3721網路實名兩個軟體,誰先被安裝,誰就會成為搜尋框預設的搜尋軟體。

這樣的現實,對使用者來說並無太大影響,可對3721則是一個巨大的傷害。3721的所有業務都圍繞著搜尋來設計,如果搜尋軟體被取代,就相當於斷了口糧。而百度的勢頭很猛,更容易捕捉網民的心,故此他們一旦放棄3721而選擇百度搜霸,3721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應對百度,3721在自己的軟體中加入了刪除百度、阻礙百度搜霸正常執行的惡意程式,導致所有安裝3721軟體的電腦都不能執行百度的任何一款軟體。李彥宏徹底被周鴻煒的行為激怒了,在向法院提起訴訟後,還透過網路發表了一篇關於3721惡意行為的文章,並在文章中揭發了3721軟體的“流氓行為”。

百度所提出的訴訟請求為:被告3721的行為侵犯了百度搜霸軟體著作權,是不正當行為。因此,要求3721向百度賠償100萬元人民幣作為經濟損失。

在開庭前,法院曾嘗試調節。法官將兩家公司的難處都擺在檯面上,並表示:百度和3721兩家的官司,高階人民法院十分重視,但案件中存在太多技術方面的問題,法院裡沒有內行,也沒人能看出門道,這樣的特殊情況讓法院方面有些束手無策。

儘管3721和百度的緊張關係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但法院方面也只能在一旁看熱鬧。法官建議兩家公司各讓一步,庭外和解。不過,李彥宏態度強硬,堅決不同意,他堅信中國的法律一定會判斷出個是非曲直。

這場官司同樣讓周鴻煒心煩不已,在法庭調解失敗後,硬氣的他走到李彥宏面前,用手指指著他的鼻子說:“小子,你給我等著!”李彥宏一聽周鴻煒這麼說,血性直竄腦門:“我就在這,來,你來!”兩人瞬間劍拔弩張,若是沒有其他隨行人員,相信他們必定大打出手。

經過這樣一折騰,此時的3721已山窮水盡,根本耗不過百度,周鴻禕自知3721已是強弩之末,遂將其賣給中國雅虎,之後宣佈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3721。從此,這位偉大的“流氓軟體之父”離開了搜尋的舞臺,而讓他重新崛起的360安全衛士,則是專門清除這個標記著自己曾經商戰恥辱的3721外掛。如此看來,倒也頗有“諷刺意味”了。

這場外掛之爭,以李彥宏取得勝利告終,但百度所要承受的巨大經濟損失,以及使用者對百度的可靠性所產生的懷疑,卻是無法彌補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彥宏剛解決完與3721之間的爭端,又迎來了Google的“變向攻擊”。

2002年9月,Google的遮蔽事件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當月,Google的網址突然失效,很多人不能登入其網頁。

在位址列中鍵入www.google.com,網站會自動隨機跳轉到國內的各大搜索網站,或是某些公司。這個訊息一經傳出,網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此事會不會又是百度在後面搞鬼?”

網民發出這樣的質疑也很正常,Google是百度在搜尋引擎行業裡最大的對手,在中國網際網路絡市場上,一旦Google被封,百度將成為絕對的“第一搜索引擎”,同時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百度作為國內搜尋引擎市場的霸主,技術一流,對行業內競爭對手的瞭解程度更是駕輕就熟。故而這個風波一出,行業內的一些競爭對手藉著這個機會,在網路上瘋狂製造謠言來詆譭百度。很多不瞭解情況的網路使用者竟然信以為真,將矛頭紛紛指向百度,令其有苦難言。

對於此次事件,百度只能自咽苦水,畢竟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站出來辯解,反而會讓人覺得是不打自招。更何況未能查出誰是幕手黑手,貿然行動於發展不利。如此,百度只是對發來郵件指責百度的使用者作出迴應,此外無他。

這是百度自3721事件後,遭遇的第二次危機。可波折仍未結束。

如果說,3721事件和Google遮蔽事件都彷彿是在考驗百度的誠信和企業管理,那麼接下來的駭客攻擊事件,則是對百度技術水平的一次隨機“考核”。

2003年5月15日至18日期間,百度網站遭遇了一次歷史上規模最大、有組織、有預謀的駭客攻擊事件。從2003年5月15日晚上10點開始,百度的檢索量突然暴增。到了16日時,攻擊更加強烈,平均每秒鐘攻擊速度達到1000次,且同一個詞彙被查詢次數最多達38863次。

幸而,百度內部有堅固的防火牆和自動防禦系統,經過一番抵抗之後,駭客改變了作戰計劃,將目標轉到百度的入口網站客戶身上,以百度的名義對客戶進行攻擊。

到了17日,駭客又開始擺明車馬直面攻擊百度,百度上下幾十名網路工程師奮力抵抗,與駭客進行了長達66小時的“近身肉搏”。5月18日15點54分,駭客終於不堪負重,最後敗下陣來,停止了對百度伺服器的攻擊。

那時的百度,已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搜尋入口網站,同時為雅虎、新浪、搜狐、網易等國內頂尖入口網站提供搜尋引擎技術服務,若百度在這次對抗中不堪一擊,國內大部分網站都將受到影響,所造成的損失將不堪設想。

不久,百度又與一家名為8848的網站發生了衝突,兩家公司紛紛將對方告上法庭,官司打的不可開交,相比較3721事件,此次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百度起訴的理由是:8848開發的一款名為My search的軟體,在使用者安裝之後,登陸百度時會遮蔽所有廣告,其他各大網站也未能倖免。同時,百度的流量將會被8848分流。

對於百度的起訴,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一位研究人員稱其理由不足。顯而易見的是,若百度能搜尋各大入口網站,8848的My search也應有此權利。加之百度透過競價排名的方式,已造成了資訊排名的不真實性,更影響了使用者的真實體驗,My search遮蔽廣告也就無可非議了。

這樣一來,難分孰是孰非。其後,8848遭遇了一次網路攻擊,百度無疑成為“眾矢之的”,8848反將百度告上法庭。

隨之,更是有傳言稱,李彥宏被警方傳訊,即將去美國避難。對此,李彥宏只是坦然一笑。他說:“我不想再評論任何有關‘百度高層被警方傳訊’的訊息來源,我也不知道是哪些人在散佈這樣的訊息。”

他無奈地表示:“一直到現在,我仍舊在公司正常上班,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據。散佈謠言者總是別有用心的。”

就這樣,兩家公司告來告去,一直到2006年7月才有了最終結果,北京市高階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終止8848利用‘搜尋助手’對百度造成的侵權行為,賠償百度經濟損失50萬元,並在其網站首頁位置向百度公開賠禮道歉。”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儘管種種波折令百度蒙受損失,可李彥宏又何嘗沒有借用這些機會,向外界展示自己強大的內部實力?

不到一年的時間,百度竟連連受難,若不是李彥宏和全體百度人萬眾一心,恐怕其很可能會在一片質疑之聲中倒下。所幸,一切波折皆是浮雲,李彥宏和百度人也深知,在不可預知的未來,百度仍會遭遇種種磨難,但誰不能說,正是這些磨難讓百度一次次塑造輝煌,登臨搜尋巔峰呢?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