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的“大腦計劃”
2015年3月的“兩會”中,百度創始人、政協委員李彥宏所提出的“中國大腦”提案,無疑是其中的亮點之一。什麼是“中國大腦”?它被提出的意義又何在呢?
在未來的科技市場競爭中,飛速發展的中國能否成為世界的創新中心?中國能否憑藉創新力量實現“完美超車”?對於這樣的問題,李彥宏用了兩個字回答——“創新”。無疑,在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中,創新乃大勢所趨。
李彥宏曾表示:“未來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從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還得靠高科技,擺煎餅攤也算創業,但不能持續提供更大的價值。國家應該更加重視技術和研發的投入,以此保障未來中長期的高速發展。”
在現代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人工智慧逐漸走到了可實現化的前沿技術之中,更日益成為人類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推動人類“新生活方式”的進化,並極大地提升和擴充套件人類的能力範圍。同時,在促進技術創新、提升中國科學技術在世界的競爭優勢及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上,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人工智慧在科技發展上所帶來的創新影響力,與李彥宏的百度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相輔相成的。李彥宏曾說,當前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迎來了新一輪挑戰,且已進入到新的發展期,發達國家已經加大力度進行人工智慧的全面戰略佈局,並將其引申至國家戰略層面。遺憾的是,在如此國際化的人工智慧大熱潮中,中國尚未制定出完整的國家性質的發展戰略計劃。
也由此,李彥宏有了“中國大腦”的設想。
2015年1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政府工作報告》座談會,李彥宏應邀出席。
當李彥宏介紹網際網路創新如何讓傳統產業和公共服務變得更高效時,李克強總理突然打斷他的話,插話提問道:“你們做遠端醫療嗎?”
李彥宏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並說百度已在開展相關業務應用了:“我們不是讓病人能找到最有名的醫生,而是希望讓病人找到最‘合適’的醫生,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
李克強總理聽罷,點頭稱讚,表示十分認同,他說:“醫療產品也是公共服務的一種,政府可以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與企業合作。”總理的一番贊同之言,對李彥宏無疑是最有效的“強心劑”。
李彥宏知道,與會的幾千名代表都是兼職,平時都活躍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未必能清楚地瞭解報告中的所有內容,故此PPT的存在很必要。
隨即,這個資深網際網路人、年輕的全國政協委員,向李克強總理提出請求:“能不能做一個PPT,有圖表或者其他更生動的形式,讓代表委員能更好地理解報告?”他對此的解釋是:“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參與,提建設性的意見。”
三月,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此時正值全國兩會期間,李彥宏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出席了兩會,並帶來了備受關注的兩項橫跨“民生”和“科技”的提案:一份是關於“建議全面開放醫院掛號號源”,用於實現病人在第一時間找到最適合問診需求的醫生;另一份則是“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使人工智慧更加生活化,實現人工智慧的跨越發展,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取得制高點。
“看病難”是老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若能實現網路掛號,將會對方便民眾求醫、提高醫療行業服務執行效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全國大部分省市都要強行拿出一部分掛號源給衛生局,衛生局以壟斷的形式建立全市掛號平臺,以阻止掛號服務商業化。
故而,國內大部分地區具有官方背景的“預約掛號統一平臺”,都存在著社會認知度不高、使用者體驗不完善、掛號號源不充足、限制醫院開展個性化服務積極性和自主性等多方面問題。
2013年5月23日,提供網際網路掛號服務的兩大平臺——淘寶網與掛號網分別發表宣告,宣稱停止在北京地區的預約掛號服務。其原因極具針對性,在此聲明發布的前一天,北京衛生局釋出宣告稱,北京已建立全市統一的網際網路掛號平臺,除此之外的任何網站、組織和個人不得對預約掛號平臺進行商業利用。基於此,李彥宏提出了“建議全面開放醫院掛號號源”的提案。
他建議,希望部分高密度人口地區能取消對商業機構開展網路掛號業務的執行限制,並藉助社會力量對醫療資源配置予以最佳化,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我希望政府部門可以下達統一的規定,例如,所有醫院的網上掛號率必須在三年內達到50%。但是怎樣把這個號放出去,需要各個醫院自己想辦法,比如主動提升醫院的資訊化系統。政府相當於給醫院量化指標,要求他們一定要實現多高的網上掛號率。”李彥宏如是說。
在李彥宏看來,對商業機構開展網路掛號業務的執行限制的做法是違背市場經濟原則的,他直言:“越集中、越壟斷資源,就越難以給公眾提供最好的服務。”
目前中國的BAT網際網路三巨頭已經開始對線上醫療市場摩拳擦掌。2015年年初,李彥宏便大力著手構建線上醫療,且動作頻頻:與301醫院合作、上線百度醫生App、戰略投資健康醫療類網站“健康之路”等。
李彥宏的夢想是,根據不同地區的使用者需求情況,逐漸加大網際網路上醫院掛號號源的比例,並加大對網際網路掛號的宣傳力度,引導醫療需求者透過網際網路進行掛號,鼓勵醫院在自身網站開通網際網路掛號服務、進行線上諮詢和交流服務,採用分時段預約的資訊化手段,在提升醫院運作效率的同時,方便群眾求醫問藥。
2014年,百度在人工智慧專案上的研發投入遠遠超過Google,因為李彥宏對於人工智慧的決心很明確:“我不在乎華爾街怎麼看,我一定要把(人工智慧)這事兒做成。”
當然,從國內目前的人工智慧水平來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研究積累、應用實踐經驗和科技創新投入等方面,與國際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也正因此,李彥宏提出了另一個提案,關於“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希望能將人工智慧建設上升到國家高度。
他解釋說:“這個專案是要做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把相應大規模的服務全集中建立起來,並開放給科研機構、民企、國企、創業者等社會各個層面,讓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嘗試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慧機器人等。”
在提案中,他建議以智慧人機互動、大資料分析預測、自動駕駛、智慧醫療診斷、智慧無人飛機、軍事和民用機器人技術等作為重點研發領域,政府應大力支援有能力構建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平臺的企業。他說:“這件事如果只是百度來做,可能是幾萬臺伺服器的規模,如果國家投入,是幾十萬臺伺服器的規模。平臺大了,可以降低成本,鼓勵更多的創新。”
“中國大腦”是中國未來創新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新模式,即創新不應該由政府來主導,應該由政府來帶動。李彥宏倡導建立一個更大的公共互動平臺,並開放給整個社會。
在未來,這個國家大平臺將會對更多領域開放資源,以改變過去的“相馬模式”的科研機制,並啟用“賽馬模式”等市場機制,在人工智慧技術成果的轉化與共享方面,讓市場規律起作用,促進研究成果轉化。他還說:“最後不管誰做出來,都是政府引導的結果;而不是政府覺得在某個方面技術上需要有突破,政府自己組織一批專家去攻關。”
李彥宏不僅希望國家相關政府部門能夠介入,也希望有軍方部門的介入。他表示,“軍隊在技術創新上一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縱觀整個世界歷史,很多創新都是在戰爭時期產生飛躍的發展。軍方有需求,他們也擁有大量的經費。”
隨後,他舉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案例:該計劃耗時10年,有3萬家企業參與其中,動用了30萬從業人員,共花費255多億美元。從表面上來看,登月計劃並沒有產生實際作用,但我們從側面卻可以清晰地瞭解到,美國持續、穩定的大規模投入,使得大批企業快速成長,並且不斷創新。英特爾公司的快速發展,便受益於此,就連世界創新中心“矽谷”,都與之存在必然的聯絡。
“中國的創新環境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李彥宏認為,中國目前仍處於高速增長的階段,仍存在無數的機會。從經濟形勢來看,刺激消費仍然是最有效的經濟發展方向和動力。未來的幾年,便可清晰地看到,網際網路不僅顛覆了傳統行業的格局,還幫助傳統行業提升效率,並刺激其發展。
語言是最大的障礙,同時全球優秀人才的引進機制,也對中國創新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約。比如百度想要招納國外優秀應屆畢業生,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拿到簽證。“應該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到中國來,我們離相容幷包還有距離。”李彥宏說。
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更多地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去觀察,並積極考慮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他不斷地跟進提案,時刻關注著相應的效果。他知道,在未來的道路上,百度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中國要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他要讓人們願意相信,百度在技術上的投入以及挖掘,將會是加快這一目標實現的最佳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