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倒把的年代
在褚時健內外一片風光的同時,榮譽的另一面,忽然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1983年,雲南省的一些地方媒體,第一次點評批評了褚時健,讓他經歷了在鮮花和掌聲之外的另一種感受。當時,對褚時健展開批評的是《雲南日報》和《春城晚報》,此外還有一個重量級的媒體——雲南電視臺,他們給褚時健的罪名是——參與投機倒把。
褚時健到底幹了什麼呢?據說,他給他表弟批了40件香菸,結果在銷售的時候被當場抓獲,最後定性為投機倒把。
如果放在今天,這種所謂的投機倒把已經不算是一種罪名了,可在當時來看,足夠引起媒體的關注。所謂的投機倒把,其實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特有產物。通常,是一些手中握有某方面大權的人,透過計劃或者走後門的方式弄到了一些平價甚至是低價的走俏產品,拿到市場上出售,透過賺取差額來盈利的一種手段。比如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90年代中前期的彩電、冰箱等大件,都因為貨源稀少而成為投機倒把的“重災區”。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雖然已經進入到改革開放時代,但是在經濟體制上不可能一夜之間扭轉過來,所以也在進行著一些摸索和試探,尤其是在商品短缺和價格雙軌等因素的影響下,“倒爺”這個職業迅速走紅,小到針頭線腦,大到冰箱彩電,無一不包,無一不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