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所設想的目標順利達成,這一點使他非常興奮,協助政府開闢了一大財源爭取到財政、勞工首長對他的好感,尤其使得那八千多位棲棲皇皇的工友揚眉吐氣,同時也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問題。李長貴、顧若鋒、陳培德都成為眾人仰慕的風雲人物,杜月笙自甘居於幕後,他由一次次的處理風潮,確定了他往後擔任調人,始終奉行不懈的三點原則:
一、必須顧到雙方力的利益。
二、寧可貼錢吃虧,但凡問題到了自己手上,就下定決心,非解決不可。
三、決不羼入私慾,而且,抱定宗旨,功成不居。
黃浦灘上自民國十六年夏以後,罷工、工潮,風起雲湧,盛極一時。上海是中外人物薈萃之地,有那麼許多資本家、工會領袖、黨政軍機關、英法兩租界的當局,為什麼後來一有罷工,就非得找到並無職守,毫無關連的杜月笙來擔任調停?說穿了,無非他能無私、肯吃虧、公平合理,不偏不欹,於是「季布一諾,黃金百斤」,杜月笙的聲望越來越高了。
十六年八月十五日英美煙公司復工,但是到了九月底,更大的風波又起,甚至因此暴發了衝突,打出了人命!
起因是廠方不履行雙方約定的復工條件,九月三十日,發放工資,停工期間工人的損失,廠方答應了要賠償兩天的,不料臨到發錢的時候,廠方卻祇發一天,而且只有葉子間的工友有,其餘則一概賴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