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期,正處在唐朝末年的動亂時期,軍閥割據,兵匪四起,烽火連天,戰亂不斷,許多人被迫躲進相對安全、平靜的佛門安身立命。因為天下動亂,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們,只好祈求佛菩薩保佑,所以各地的寺廟異常繁榮起來。
天華寺傍山面海,緊臨著一個古老的渡口,門前一條寬闊的驛道,北通浙東最為繁華的大邑明州,向南渡海,經象山可達台州、永嘉等物產富饒的州縣。地處海陸交通要衝,物流貿易暢通,人員來往便利,為天華寺帶來了大批香客施主。因此,這裡香火旺盛,遊人如織,十分熱鬧。信徒多年佈施,為天華寺積累了大量水田、旱地、山林、海塗。食糧豐富,生活安靜,大批雲遊僧慕名而來,寺裡常住僧人多達四五百人。若逢佛菩薩佛誕之類的佛教節日,便會出現“千僧過堂,萬指圍繞”的宏大場面。
契此是新剃度的沙彌,又初來乍到,所以尚不具備進禪堂專事打坐修行的資格,只能作務打雜。當家師大手一揮:“砍柴去吧!”
於是,契此被打發到了柴頭[10]手下,從此,契此一把斧頭、一條扁擔,每天與山上的樵柴沒完沒了。他出家之前經常打柴,出家之後還是打柴,早知如此,契此還用出家嗎?然而,事情的微妙之處就在於,雖然同樣打柴,因為發心不同,結果也就會大大不同。
與契此一同負責供應全寺五百僧眾用柴的僧人,還有三個人。柴頭的法號叫影清,他與影淨、影空兩位師兄,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半年多前,他們三人結伴從山西行腳來到了天華寺。據說,他們在半路上遭到了劫匪,度牒[11]遺失了。那年月,兵荒馬亂,盜匪四起,路人遭劫是常有之事,所以方丈雲清和尚大慈大悲,依舊收留了他們。他們說為了供養大眾,成就他人修行,就負責起全寺的薪柴供應。或許是因為山高路遠,砍柴不易,他們三個人很難供上全寺用度,所以契此也就被派遣了過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