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保定、徐水、固城、新城、安新、定興日偽軍兩千多人,以容城為中心進行了為時一週的“掃蕩”。同時,從高碑店經新城到霸縣修了一條公路,建立了一線據點,把本來已經非常狹小細碎的十分割槽根據地,又作了進一步的分割。這是敵人全面“掃蕩”和“蠶食”的前奏。從此,我回旋地區越來越小,大部隊活動極受限制。二十七團和三十二團分別轉到晉察冀一分割槽和平西地區整訓,只留下二十九團四個連和軍分割槽警衛營五個連,遊擊總隊四個連和縣區地方武裝,就地堅持鬥爭。
六月十日,日偽軍兩萬餘人由保定、固安、安新、新城出動,對十分割槽發起了大規模的“掃蕩”。敵人首先將大清河、拒馬河和周圍的公路控制起來,建立了一些臨時據點。然後向大清河東地區節節進逼,企圖將我軍主力部隊和領導機關一舉殲滅。我軍分割槽領導機關和部隊,在大清河東分散地同敵人戰鬥了五天,給敵人很大殺傷,然後西渡大清河轉到了容城以西。敵人跟蹤追擊,在容城以西地區又組織第二次合圍。我軍再次分散南下轉移到白洋淀附近地區。軍分割槽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撤出以後,敵人分成多股,劃分區域進行反覆“清剿”。“清剿”時將河裡的渡船沉沒,嚴格控制各個交通路口,並設遊動部隊巡邏,然後以密集隊形,在狹小的地面上進行“梳篦式”搜尋。每搜尋一個村莊,都是強迫群眾集合在一起,用搜身、恐嚇、利誘和叛徒指認等辦法,逮捕、屠殺我政權幹部和地方武裝人員。另外,還把大批青壯年抓到據點裡,百般拷打,沒有口供的,以“八路軍頑強拒供”加以殺害;招認了的釋放回家,以推行其惡毒的“自首”政策。這樣逐個突擊,持續了一個多月。
這次反“掃蕩”以後,十分割槽部隊大部分都撤了出來,地方黨政組織一部分向外轉移,一部分轉入地下。敵人五里一個據點,三里一個崗樓,又以公路連結起來,群眾下地幹活甚至日常活動都受到敵人監視。各村普遍建立了偽政權。漢奸特務橫行霸道,任意姦淫勒索,打人、抓人、殺人,強迫抗屬定期報告,晝夜不能關門,任敵人藉口搜查,肆意侮辱。整個十分割槽的根據地一時變成了敵佔區和游擊區。人民在恐怖的環境中,頑強地同敵人作鬥爭。有的群眾寧死也不暴露我黨我軍的秘密,寧願在野外風餐露宿也不願受敵人奴役。留下的共產黨員、地方幹部、游擊隊員,日夜往來於星羅棋佈的點線之間,潛身在青紗帳裡,咬緊牙關領導群眾堅持鬥爭。
反“蠶食”鬥爭,在其他幾個分割槽也很劇烈。敵人一方面由根據地的邊緣連續突擊,逐步向裡壓縮,同時,伸入根據地內部的點線也積極向外擴張。津浦線方面的敵人由東向西,“蠶食”子牙河以東的大城、青縣、獻縣、交河地區。平漢線方面保定的敵人由北向南,“蠶食”高陽、新安、清苑、張登地區。石家莊的敵人由西向東,“蠶食”平漢路以東滹沱河、沙河之間的藁城、無極、寧晉、趙縣、欒城地區。石德線、滄石線敵人分別向南北兩側擴張。這些地區,地理環境要比十分割槽好些,黨的工作基礎比較堅實、深厚,發動群眾比較充分,人民武裝已經普遍建立起來,並且在頻繁的戰爭環境中受到了鍛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較鞏固。因此,敵人向這些地區“蠶食”時,不僅遭到我主力部隊和地方游擊隊的頑強抵抗,而且還遭到有組織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抵抗。敵人每“蠶食”一小塊地區或者一個村莊,都得經過較長時間的反覆爭奪。
這些地區反“蠶食”鬥爭的基本方針,是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爭,武裝鬥爭和其他各種鬥爭結合,鞏固基本區,突擊落後區,縮小敵佔區。
鞏固基本區,主要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黨的組織,深入貫徹中央的各項政策,實行“雙十綱領”,發動群眾,樹立基本群眾的優勢,鞏固與擴大統一戰線,團結更多的人一道抗日,並加強根據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
突擊落後區,主要是一方面打擊和孤立反動勢力,一方面整頓黨的組織,改造村政權,開展反不良傾向的鬥爭,清洗那些混進來的壞分子,切實貫徹黨的政策,發動基本群眾。
縮小敵佔區,則是針對敵人“蠶食”進攻的各種不同情況,採取多種形式和敵人進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