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十九章 世事如芥子,劍上有道理

熱門小說推薦

(今日只有一更,但是萬字。)

清早不起誤一日,熟讀詩書的董難言對“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毫不陌生,教少年認字讀書的老者曾經說過,道理千萬,知道容易做到難。

正在山邊吐納練氣的董難言對此深表同意,少年也想在舒適的被窩裡再多睡一會,多躺一會,像宋皆宜那樣無事吹山風,有事...

閉目中的董難言輕輕一笑,少女還真沒有什麼事。

天已涼,落葉宗許多樹木都已枝枯葉落,一片蕭瑟,繼續入定,其實董難言心裡有些焦慮,從董爺爺去世到現在拜入落葉宗,已經快五年了,過了這個年,他只有的這十年命數,就已經過半了。

儘管勤勤奮奮的練氣,儲物袋裡的靈玉石早已十去七八,但身上這些竅穴好像無底洞一樣,難以填滿,還好那門早積晨光,夜採月露,藏華入竅的神通,董難言修行的還算順利,不然,少年可就要沮喪了。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後,董難言從入定中起身,雷打不動的練起那套零落劍法,在知道宋皆宜成為登樓境後,少年除了羨慕之外,更加勤奮。

拋開命數,這麼刻苦修行,提升境界,是因為,提著枯枝練劍的少年恨不得馬上就境界拔高,成為登樓境,看看鐵匠大叔留給他的東西。

少年心心念念,裡面一定要有功法啊,一定要有劍法啊。

這幾日在修行練氣的疲憊之餘,董難言就會搬張椅子,坐在閒情逸致的宋皆宜身旁,跟上次木樓外說天下時一樣,拽著少女的一角青色袖口,虛心又好奇的聽著宋皆宜說一些故事,其中就包括著鐵匠大叔張三的。

世間道理一籮筐,難抵天青三寸長,昏昏天幕無窮盡,一劍斬破露日光。

聽到這句話的董難言聯想到那日自家屋頂上持劍向天的男子,少年心頭一陣快意,這是何等的瀟灑無束。

不過少年快意之餘又有些費解,詢問身旁眼中放光的少女,“世間道理一籮筐,難抵天青三寸長,難道是說大叔不講道理嗎?”

正在練劍的少年自嘲一笑,他當時怎麼能這麼想。

聽到董難言這種沒腦子的問題,少女沒好氣的白了一眼少年,“你怎麼一點悟性也沒有呀。”

不允許身邊的傻少年對她心目中崇拜的男子妄加猜測,宋皆宜耐心解釋著這段話的由來。

九州外有一座暗無邊界的囚書島,島主修為通玄,據說早年間因為被一些酸腐儒士所欺,失了讀書人的身份,所以後來哪怕修為通玄後,仍是對此耿耿於懷,記恨在心,視為生平之恥。

怨恨讀書人的囚書島島主每年都會將一些讀書人抓進囚書島,男子倒也不以修為壓人,只是立下一條規矩,“若是能在道理上說的過他,便可出島。”

不過這個島主當真有大學問,多年來,不見天日的囚書島滿是讀書人,竟是沒有一人能在道理上說的過他。

後來甚至連一些儒家聖賢都被囚在島中,但囚書島島主不以修為壓人,硬是與讀書人講道理,所以一時儒家也不好出手對付,再加上男子修為高深,就算是有人想要去要人,也要先掂量一下自身有沒有那個能耐。

宋皆宜眼中神采奕奕,“後來,下山歷練的張三在神州結交了一位朋友,是一名修為平平的讀書人,不過不巧的是,這名讀書人被囚書島島主抓進島中。”

昏無邊界,漆黑沉沉中,男子對著擅進島內的少年笑問道:“你可知道,外人入我囚書島,不管是誰,若無真才實學可是走不出去的?”。”

尋友而來的張三笑道:“早在神山上,就深知島主修為通玄,囚書島的規矩,自然知道。”

誤以為少年亮出身後背景以勢壓他,男子眼中露出不屑之色,不過念及神山之名,說道:“即是神山弟子誤入囚書島,便饒你一次,你走吧。”

一拂手,少年便被推出島外。

不料少年絲毫不領情,再度踏上囚書島,拱手道:“多謝島主,只是島主昨日帶上島之人,懇請讓我一同帶走。”

已經看在神山二字的面子上,繞過少年,見到去而復返的少年還敢提出要求,男子勃然大怒,怒喝道:“胡攪蠻纏的小輩,仗著神山之勢,就敢如此不講道理?”

隨著男子語氣加重,囚書島上空黑幕旋轉,威壓浮現。

少年毫不畏懼,抬頭道:“島主即是講道理,那島上這些人與島主無冤無仇,卻被你囚在這島中,講的又是什麼道理?”

男子氣極而笑,“牙尖嘴利,你既然再次擅入囚書島,那就一視同仁,若是說不出個道理,你也別走了。”

少年朗聲道:“島主之事,早有耳聞,但以小窺大,以一些迂腐之輩去概論天下讀書人,是否有些公允,況且島上這些讀書人若是自願跟島主討論道理那就罷了,有些人本就身不由己,並非自願在此,說到底,不就是島主打著以道理壓人的幌子仗勢欺人嗎?。”

男子譏笑一聲,“我囚書島自有我囚書島的規矩道理,你說的這些道理,不通。”

見少年往後退,男子眼中冷意漸重,大手一探,“給過你機會,你不珍惜,現在想走了?等著神山來要人吧!”

退後中的少年仰頭一笑,“誰說我要走了?”

取下背後長劍的少年仰頭望天,男子冷笑一聲,“還想動手?”

“島主學識淵博,我自嘆不如,既然我的道理說服不了島主…”

少年笑道:“那就請島主聽聽我這一劍上的道理。”

暗無邊際裡,手中青光盈盈,劍氣自少年手中起,沖天而上,囚書島上,一抹青色,將天空分的半黑半白,顏色分明。

瞧見董難言臉上神情,看來世間又多了一個張三的崇拜者,宋皆宜笑道:“這回知道了吧,以後不要胡亂猜測。”

董難言撓撓頭,腦海中想象著那一劍斬破天穹的風采,心神皆觸下離開座位,向樓下跑去。

宋皆宜覺得奇怪,怎麼聽完就跑了?少女起身喊道:“你幹嘛去?”

樓下再度拾起枯枝的少年越是想那一幕,越覺得手中枯枝運轉自如,劍心清澈。

原來劍上也有道理。

少年揮舞枯枝,倚著欄杆的宋皆宜微微一笑,第一次聽到這則故事,她也是如此。

雙臂放在欄杆上,宋皆宜抬頭看去,天高雲稀。

當初那個十五歲以金丹境修為一劍斬開囚書島漆黑天幕,從通玄境男子手中救出讀書人的那個人,現在得是什麼境界了?

離家太早的少女不知道。

幾天前,青神山關於張三的情報記載裡又多添了七個字。

開竅、納氣、凝神、登樓、渡海、金丹、元嬰、通玄、逍遙。

張三已在逍遙外。

————

樓下施展零落劍法的少年腳步輕盈飄逸,行雲流水,但是樓上閒情逸致觀看的少女卻皺起眉頭。見識高,涉獵廣的宋皆宜雖然看董難言劍法迅猛,猶如狂風暴雨,但是在少女眼裡看來,少年出劍中卻總有一些猶豫,不是少年資質和修煉上的問題,而是這套劍法似乎有些缺陷。

有模有樣的學著樓下少年的動作,演練幾次後,已經明白症狀所在的宋皆宜對樓下少年喊道:“董難言,你是不是使出這套劍法時,會覺得雖然攻勢密集迅猛,但卻有無處著力之感,另外,是不是一旦攻勢被人擋住或者你運轉不暇,劍氣就會逆流經脈,反傷己身?”

正在練劍的董難言停下腳步,一臉驚訝道:“你怎麼知道?”

樓上少女得意一笑,“你以為我像你這麼…”

收回那個傻字,宋皆宜指點道:“你出劍時肘腕收力,劍勢越快,但一招一式越要乾淨利落,不可模糊拖沓,既然你的劍旨在攻勢迅猛,驟雨狂風,但是俗話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妨將招式拆分,狂風剛歇,驟雨又起,連綿不絕。”

宋皆宜在樓上示範道:“你的劍雖然快,但是虛實不清,著力不明,既然風有疏狂,雨有急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你可選用一處節點作為折枝之處,補足弊端。”

照著少女示範的再此演練,竟是真的填補了這零落劍法的缺點,董難言驚喜後抱拳謝道:“多謝宋姑娘,真跟你說的一樣。”

少女撇撇嘴,不然呢,還能害你啊?

那日坐在臺階上自己說過,給她填飽肚子,日後千百倍奉還,還能是騙他不成,微微一笑,宋皆宜道:“不用謝,這套折枝劍法,就當是報了以前欠你的一飯之恩了。”

董難言仰頭實在道:“一頓飯,值不了這些的。”

望著樓下修行這麼久還沒到納氣境的少年,再想到冰涼湖水裡摸魚的情景和留她過夜的善心,宋皆宜對著少年開口道:“董難言,你上來。”

不明就已的董難言站在宋皆宜身前,不知道少女要幹什麼。

宋皆宜臉色有些羞紅,但是沉思之下,脫下身上這件名為青神的法袍,遞給少年,“穿上。”

董難言一怔,“宋姑娘,你這是?”

這件青神法袍,別有洞天,防身不說,更是因為其內靈氣充沛,有延年益壽,增進修為之說。

這落葉宗的靈氣被山水大陣禁錮住,靈玉石又要沒了,想著讓董難言穿上法袍,吸取靈氣,成為納氣境,也算還了少年先前恩情的宋皆宜見少年傻愣著,本就有些羞澀的少女狠狠道:“讓你穿上,怎麼的,捨不得脫了身上那件定情之物?”

這招倒是靈,董難言雖然不知道少女什麼意思,但仍是脫下那件淡金色長袍,再度詢問道:“我穿上?”

“你再這麼墨跡下去,宗裡就會有人發現我的真相了。”,宋皆宜趕緊道。

聽得少女這麼說,董難言不再拖沓,連忙披上這件帶著少女身上清香的青色法袍。

看到少年穿上,臉色有些羞紅的宋皆宜抓著衣袍一角,以免洩露天機,沉聲道:“坐下。”

“啊?”

有些懵的董難言還沒來得及問為什麼,就感覺到青衣內有一股濃郁的靈氣流出,狂湧向四肢百骸。

少年瞬間被這股湧動的力量壓迫的坐在地上。

拉著少年衣角的少女提小心醒道:“靜心練氣!”

董難言這才知道為什麼宋皆宜讓他坐下,感受到灌湧向體內竅穴的靈氣,少年甚至連開口也不能,深深看了一眼眼前少女,閉目練氣沉竅。

金柳峰上靜悄悄的。

失去了青神衣的遮掩,宋皆宜哪都去不了,只能拉著衣角,坐在少年對面。少女微微一笑繼而面頰微紅。

感受到靈氣逐漸沉積在少年竅穴中,少女微微一笑。

不過一直注意董難言的宋皆宜突然面頰微紅。

因為穿著她這件青神衣,眉清目秀的少年。

還挺好看的。

————

神州中部一座皇城裡,身穿大紅袍的老宦官兜兜轉轉的繞過一座座宮殿,向御花園走去。

以老者通玄境的修為,莫說是這段路程,就是更遠,一步踏出也可即至。

老宦官以正常腳力走在森宮後院裡,以前不是沒有人敢在仗著修為在皇城上飛來飛去,只不過敢的,都被老者剝開皮骨,魂點天燈了。

御花園裡,只有一名不怒自威的黃袍中年男子,站在樹下輕輕踱步。

待到眼前出現一抹紅色,男子這才停下腳步,笑道:“辛苦丁爺爺了。”

通玄境的老宦官連忙跪伏在男子腳下,恭敬道:“主子這是說的什麼話,折煞老奴了。”

中年男子繼續踱著步子,問道:“那幾方都應允下來了?”

老宦官地上低頭道:“都應允下來了,只是...只是主子,咱們當真不再考慮考慮?”

中年男子點點頭,“丁爺爺說的有理。”

以為自家主子要在好好想想的,不料剛等老宦官鬆口氣,男子沉聲道:“麻煩丁爺爺回覆過去,就說定在三年後。”

不曾男子已經做出決定,老宦官忐忑道:“主子,您不說再考慮考慮麼?”

扶起老者,中年男子笑道:“考慮了啊,這不剛考慮完嘛。”

老宦官搖頭苦笑,“主子的心思,老奴不敢猜測,只是主子,老奴活了這麼大歲數,早就活夠了,不怕死,可是主子你…”

中年男子微微搖頭,站在老者身旁,似乎在眺望江山,“丁爺爺,都說這天下是朕的,可是真要朕成為那“寡人”,我可做不到。”

思緒萬千,重複著老宦官那句“活夠了”的男子輕聲道:“丁爺爺你說活夠了,可為什麼有人總是活不夠呢?”

————

劍州,砥心山上,兩名享譽一州的劍修老祖立身在雲霧中,看著下方坐在山崖上的少女。

一名老嫗感慨無量,饒是以她的身份,都在欣喜萬分之餘心痛不已。

賜給少女的那把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仙器,可竟然被那柄不知從何處而來的長劍擊為兩截,這讓老嫗如何不心疼?不過這也更加證明了,崖邊的那個少女,當真是千百年來,舉世罕見的劍道奇才!

山崖邊,頭戴金冠,身披霞衣的少女雙腿細長,膝上放著一柄光芒皎潔長劍,似乎有些不喜歡這把不請自來的長劍,少女輕敲了一下劍身,給斷作兩截的另一柄劍報仇。

少女嘟嘴道:“看你以後聽不聽話。”

似乎有些哀怨,長劍輕輕鳴動。

還敢反抗?

在少女正要把長劍丟在一旁,晾個兩天時,突然間膝上長劍浮空而起,直指東方,潔白的劍身上出現絲絲縷縷煙雨氣息。

月白空濛煙雨起,雨過天青將來明。

與手中名為月白的長劍心意相通的少女站起身,眺望遠方。

————

止武宗裡,無數練拳的弟子驚呆在原地,看著宗門老祖牽著一群牛,走進山門。

牛群后方,還有一個不過十來歲的放牛娃,此刻正小心翼翼的站在牛群后,防止有牛走丟。

進了山門,老者停下腳步,笑道:“娃娃,沒騙你吧,我這家底多吧,不是唬你的吧。”

給郡裡顯赫人家放牛的少年哪裡見過這番仙家景象,一時間呆住了。前幾日不小心出手打了兩個打架鬥毆的青年後,眼前這個老頭就尋到了自己,本來以為他是來替那兩個青年報仇的,少年已經做好了捱上一頓皮肉之苦的打算,不過最後沒想到,這老人竟是來買牛的。

掏出的銀子買下了一群牛都綽綽有餘的老人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這個放牛少年,能夠送著他回到家。那戶顯赫人家當然願意了,多出來的那些錢,再買幾個放牛娃都不成問題。

而少年,一是跟著牛群有了感情,二是想著老人一個人把牛群趕回家不容易,就好心的答應了。

老者笑問道:“娃娃,買牛錢我已經付過了,你的贖身錢,我也出了,那麼現在老夫問問你,願不願意隨老夫學拳?”

少年擺起手,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老人家,我可以幫你放牛,但是我不學拳的。”

“哦,為什麼?”

不知道險些把人金身打碎的放牛娃認真道:“我不想打人的。”

在少年說出這句話後,止武宗後山拳印涯上,拳光沖天。

山門牌匾,傳出陣陣宏音。

“武以止為尊,拳不出為勝。”

老者嘆道:“理應如此。”

————

積善城內,寺名古怪的佛剎內,香火不絕,每天都有無數信男信女踏入香火旺盛,誦經聲悠揚的莊嚴佛門內。

寺廟裡,有一名幾乎每日都來的婦人,正雙手合十,嘴唇微動,跪在蒲團上,燒香拜佛。

待老和尚施禮送走婦人後,站在老僧身旁的白衣僧人看著香臺上還未燃盡的香火,僧人可以感覺到,婦人的這股念力,並未被感應道。

擦拭著香臺的老和尚對外來的僧人解釋道:“這位羅夫人,乃是積善城裡羅家的長女,當年積善城羅家因為利己之私慾,害的隋家家破人亡,最近隋家當年倖存下來的孩子長大成人,而且娶了城內江湖幫派的掌上明珠,成了人家的佳婿,羅家因此擔心對方前來報復,在這段日子裡嚴加戒備的同時,羅家僅剩的羅夫人也是每日來到咱們這不靈寺上香,希望佛祖能保佑,幫她度過此劫。”

屬於羅夫人的念力隨著微風吹出廟,老僧嘆口氣道:“來到寺廟的人啊,都是來祈求自己的,又有幾個來祈求眾生幸福,世間安康的呢?”

老和尚搖搖頭,“燒香拜佛,仰視著佛像,心裡默唸著自己的要求,盼望著菩薩佛祖洞察,實現願望,可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何況佛呢?”

雙手合十,老僧低語,“眾生平等,佛不光在寺廟,更在心中。”

白衣僧人輕輕點頭。

夜裡,怕什麼來什麼,佔地廣袤,富甲一方的羅家,各個門口被成群的江湖人圍的水洩不通,個個手持大刀被挎弩箭,看樣子只有羅府裡的蟻蟲能夠在這些人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不然,就算有著一雙翅膀,你都得被那密密麻麻的箭雨射下來!

沒有攻進去,也沒有濫殺無辜,這幫人只是指名道姓的要羅夫人出來領死。

沒有人官兵前來,知道定是對面打點好了,萬念俱灰下,暗歎一聲孽有孽報,羅夫人走出府邸大門,門外率領眾人圍住羅府的男子定然就是當年隋家的血脈了,長相跟當年的那些隋家人,很相似呢。

當年那一幕幕悲痛的畫面至今還時不時浮現在眼前,馬背上的男子抽出長刀,喝道:“羅夫人,當初你羅家害的我隋家家破人亡,不曾想一報還一報,你羅家自取自受,如今過了這麼多年就剩下你,天意如此,該當讓我殺了你,報我隋家滿門之仇!”

隋羅兩家之仇,說是不共戴天也不為過,知道必死無疑,羅夫人嘆息一聲,淚流滿面。

當年之事,確實怪羅家,所以就算是讓她多死幾次,婦人都覺得仍是虧欠隋家,不覺得苦。但是家裡還有兩個還沒有長大成人的孩子,早早就失去了父親,如今要是她再一死,那當真就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了。

誰來照顧這兩個羅家僅剩的獨苗,她死後羅家落魄,這兩個孩子以後會不會沒有飯吃,四處流浪?

想來想去,羅夫人嘆息一聲,算了,能活下去就很好了,還強求什麼呢?

派下人看住兩個孩子的婦人只希望羅隋兩家的仇怨能夠到她而至,殺了她後,男子能夠收起人馬,撤離羅家。

望著提刀迎面而來的男子,婦人閉上雙目。

“娘。”

突然,有兩名孩童從羅府裡跑出來,撲在婦人懷裡。

婦人大驚失色中一把將兩名孩子向外推去,怒喝道:“亂叫什麼,你們是誰,誰是你娘。”

被母親推開的孩子以為是孃親不要他們了,站在地上哭泣起來。

“這是你羅家的血脈?”,男子提刀對婦人問道。

羅夫人搖頭,聲音中不帶一點感情,“不認識,誰知道從哪裡來的。”

“是嗎?”

男子揚了揚手中刀,“那我就幫你打發了他們!”

見男子揮刀砍向兩名孩子,羅夫人眼淚縱橫,撲上前護住一男一女,哭喊著對身前揮刀的男子說,“只殺了我,不關我家孩子事啊。”

假裝出刀的男子停手放下刀,面對著兩名孩童,他如何揮得起刀。

看著這一副場景,男子搖頭吐出一口氣,當初他能在羅家的追殺中僥倖脫逃,未嘗不是有人心腸一軟,放他一馬。

想到隋家滿門慘死,只留下他這條血脈於世,在看著護在兩名孩子身前的羅夫人,男子感嘆一聲,這就是因果迴圈嗎?

男子閉目一嘆,“羅夫人,冤有頭,債有主,恩怨到你為止。”

說罷,男子就要一刀砍下。

羅夫人死死摁住兩名孩子的頭,不想給孩子留下親眼看到孃親被人一刀砍頭的陰影。

在婦人等死中,突然人群中傳出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

男子停下刀,回頭看去,人群左右分開,一名白衣僧人從中走出,來到婦人身前。

“大師。”

羅夫人激動萬分,婦人認得這個僧人,不是本地的和尚,近些日子才在不靈寺見過,但是不管是不是本地的和尚,只要現在能來幫忙,那就是好和尚,婦人想看來這段日子沒有白燒香,拜佛原來真的是會得到佛祖庇佑,怪不得佛家講究因果,果真是有因必有果啊!

拄刀而立的男子臉上陰晴不定,他知道羅夫人最近經常去不靈寺燒香,難不成是結下了香火情,前來幫婦人主持公道的?

男子雙手合十,行了一禮,問道:“這位師傅,可是來幫這羅夫人出頭的?”

白衣僧人回了一禮,“不是。”

男子心頭一喜,不是最好。

聽到僧人說不是來幫自己的,羅夫人失意大笑,既然僧人不幫她,那她有什麼生路可言?

明知必死後,羅夫人自嘲道:“什麼香火情,什麼心誠則靈,都趕不上現勢頭上刀。”

婦人望著白衣僧人,慘笑道:“早知道燒了那麼多香,佛祖他老人家都聽不見,那我白費功夫作甚?”

白衣僧人雙手合十,輕聲道:“女施主,你燒的是心頭孽香,何談心誠?又如何靈驗?佛雲:若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已經任命的婦人譏笑一聲,樂道:“和尚,既然你不是來此救我,那就站在一旁看熱鬧好了,何必現身說什麼佛雲的大道理來羞辱我,既然你們佛家講因果輪迴,那我羅家害他隋家,如今他隋家來殺我,這就是命了,迴圈往復,怨不得人。”

白衣僧人點點頭,“夫人既已知道,有深信因果,又何必燒香拜佛,現在又為何怨佛不救?”

羅夫人笑道:“圖個心安罷了,也對,像我這樣做了孽的人,佛理我作甚。”

淚流滿臉的女子痛哭道:“我死不要緊,只是可惜了我這兩個無辜孩兒了。”

男子輕嘆一聲,重新提起刀,輕聲道:“大師往後讓些,前因後果俱在,讓我了結了她。”

一刀斬下。

死死按住懷中兩個孩子的羅夫人一愣。

身前,有人伸出手指輕輕夾住刀刃。

男子皺眉道:“大師,你這是何意?”

不是本地的僧人輕聲道:“施主,你意在復仇,而非殺人,是有惻隱之心。因果輪迴,當日他羅家害你隋家,今日你隋家殺她羅家,他殺你,你殺她,迴圈往復,如何是個頭?”

指了指婦人身下的兩名孩子,僧人繼續道:“以前羅家當著你的面屠戮隋家,現在你當著這兩個孩子的面殺了她母親,那將來呢?羅家這兩個孩子到時候跟你一樣等到勢強在找你復仇嗎?殺了你,你兒子再去報復他嗎?這孽緣何時能了?”

男子提刀的手顫抖,顫聲道:“那我現在就斬草除根,斷了孽緣!”

聽得婦人摟緊兩名孩子,抱頭痛哭,心裡怒罵僧人,這不是逼男子出手殺了她的孩子嗎?

先前擋住男子一刀的僧人讓開身子,“那就請施主動手吧。”

曾經體會過相同痛苦,最是能家人身死在眼前那種感覺感同身受的男子舉起刀,望著婦人懷中的兩名孩子,竟是也淚眼模糊,最後掙扎中扔下刀,癱坐在地。

男子痴笑道:“哈哈哈,她羅家殺的了我隋家,我隋家殺不了她羅家,什麼世道?”

一旁的僧人雙手合十,“施主你有惻隱之心,既已放下屠刀…”

“滾!”

癱坐在地的男子喝道:“臭禿驢,給我滾,現在你出來說佛法,解因果了,當初羅家向我隋家揮刀時,你可曾出來這般說?”

男子癲狂大笑,“假仁假義,假仁假義。”

白衣男子雙手合十,站立良久,低誦一聲佛號,正要開口說話。

突然,遠處不靈寺上,佛聲大震。

在場眾人齊齊轉頭望去。

山上彷彿立起佛國,有一老和尚盤坐虛空。

誦佛聲在積善城響起,老和尚對白衣僧人輕笑一聲,“外來的和尚有時候也不好唸經,這本地的經,還是讓老僧來唸吧。”

盤坐在不靈寺上空的老和尚聲音不大,但羅府門前在場的眾人卻都能清楚的聽見。

“善無因,惡有果,世間永珍,因緣和合,你我本無緣,天地卻慈悲。”

翻手間,取出保留下的隋家眾人魂魄,另一隻手再翻,羅家眾人魂魄同樣出現,老和尚嘆道:“你兩家之事,我具知曉,今日,解你兩家因果,後緣隨心。”

老僧低頭吟唱一聲佛號,只見不靈寺內香火熊熊,為隋羅兩家眾人一一重塑肉身。

眾人震撼萬份,不靈寺裡竟然有一尊真佛?

盤坐在空中的老僧身影逐漸消散,羅夫人懷裡的兩個孩子,一個小聲開口問道:“老和尚呢?”

另一個眼中則靈光一動,稚聲道:“成佛了。”

白衣僧人神色悲憐,本來這件事是該他來做的僧人轉身對著羅夫人輕聲道:“人心無誠意,佛心本慈悲。”

向對著不靈寺扣頭的男子,僧人輕聲道:“施主,善,涵蓋天地,眾生平等,行善者,佛善之,行不善者,佛勸其善之。”

不靈寺,少了一名老和尚,但多了數十名年紀不一的“小”和尚。

大殿內,白衣僧人對寶相莊嚴的金身佛相一拜,望著空空如也的蒲團輕聲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金柳峰上,抓著少年衣角的宋皆宜震驚不已,董難言身上的青色法袍逐漸變得暗淡,彷彿擁有如此多靈氣的法袍,還是不夠少年竅穴吸納。

少年身上吸力漸起,本就抓著一角青衣,距離董難言不遠的宋皆宜不斷向著前靠攏著。

兩尺,一尺。

少女鼻子輕輕頂在少年鼻子上。

宋皆宜大驚失色,因為她感覺到她體內靈氣正在瘋狂的湧向少年。

不是不知道男女授受不親,但是此刻吸力下,宋皆宜連動動手指的力氣都沒有,只能死死貼在少年胸膛上。

再這樣下去,恐怕少年還沒到納氣境,小姐就要成人幹了,宋皆宜背後,一直隱匿在天地裡的女子伸出手,就要將少年少女分開。

隨著女子的手搭在宋皆宜背上後,董難言身上吸力更盛!

女子驚駭不已,竟是她也無法再動彈絲毫,體內靈氣修為透過宋皆宜,流進少年身上。

落葉宗山外,有一名老道士領著一名小道士,正在緩緩行走在山路上。

老道人抬頭望向金柳峰,眼神一凝,不過旋即就恢復如常,繼續向前走去。

跟在師傅身後的小道士腳步也一停,天生道種,與天地契合的男孩轉身望向真珠國方向。

真珠國一座郡城內,有些痴傻的大壯鬱鬱不樂,昨天剛把愛跟他一起玩的二狗送回家,怎麼今天再敲門就死活不開了呢?

難道是二狗不願意陪自己玩了?

大壯在桌上草草扒過幾口飯,就回屋了。

大壯的父親是個老實敦厚的漢子,向正在收拾飯桌的淳樸女人問道:“大壯這孩子怎麼了?”

“聽說是因為二狗今天沒跟他一起玩,”

女人一邊收拾桌子一邊道:“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咱們附近鄰居都躲著咱們,也不知道咱們做錯啥了。”

老實漢子走到女人身旁,拉起女人的手,“你別多想,明天我買點東西,挨家串串。”

女人點點頭。

小屋裡,正在回想著到底是怎麼得罪二狗了的大壯突然發現臉上黏糊糊的,從床上坐起身,又發現頭頂黏糊糊的。

又這麼迴圈幾次,有些痴傻的大壯這才反應遲鈍的向上望去,這下,孩子知道錯怪二狗了。

屋頂上,一根根毛茸茸的大腿緊緊掛在牆上,臉上長滿眼睛的大蜘蛛張開血盆大嘴間,從中掉下一件斷袖。

大壯知道,那是二狗的。

察覺到身後男孩停下腳步,老道人笑道:“怎麼不走了?”

小道士皺眉道:“遇到一點事。”

老道人笑問道:“大事小事?”

年歲不大的小道人想了想,“對我不大,對別人不小。”

老道扭過頭,“還記得我教過你嗎,大道之下,外物皆無,世間大事如牛毛,小事如亂絮,如芥子,若是件件拂撣,如何掃的開?撥的來?”

轉身繼續向前,老道人沉聲道:“只管前行便是。”

走了幾步,小道士再度停下,虛空一握,大壯頭頂的那頭蜘蛛,頃刻間便化作飛灰。

小道士向前方回頭不解的老道士笑道:“師傅,那是你的道,不是我的。”

本以為會被師傅責罰教訓,不料感受道真珠國那頭妖物被弟子抬手抹去後,老者反而面露笑意,轉身向山下走去。

小道士連忙跟上,苦著臉,“師傅,你別生氣啊,我們不是要上山去見見師伯的弟子嗎?”

心裡笑開了花的老道士面部卻是僵得很,“不去了,下山吧。”

讓就差哭出來的小道士走在前面,老道士望了望落葉宗一座山不在高的小山,心裡輕笑道:“師兄,我不如你,我的弟子呢?誰的道真?”

落葉宗裡,今天沒有擺攤算命的小道士正在睡著懶覺,夢裡,少年笑的香甜,“知秋姐姐,你別走啊…”

————

就在來自青神山的女子跌至金丹境時,身穿青神法袍的董難言身上青光大盛,震開女子。

迷迷糊糊睜開眼的少年搖搖頭,剛才頭疼欲裂,搖搖頭,再望向外面,天還沒黑。

突然董難言一愣,眼睛裡怎麼好像看到了溪水邊正在青石上修煉的周搖?

不對,少年心神一動,他竟然連神通樓外的打坐的落葉宗弟子都能看見。

怎麼回事?

董難言想要抬起手,揉揉眼睛。

但是手背上一片柔軟。

少年錯愕一下,緩緩的向下看去。

一日內連破兩境,成為凝神境的少年呼吸一重。

好像睡去的少女正緊緊的依偎在他懷裡。

金柳峰上天地寂靜,只剩少年少女的呼吸聲。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