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為鶴川服喪將近一年。我一旦開始了孤獨的生活,很容易就習慣了,幾乎和誰都是噤若寒蟬,我重新懂得:對我來說,這種生活是最不需要努力就能達到的。我也失去了對生的焦灼。逝去的每一天都是非常愉快的。
學校圖書館成為我唯一享樂的場所,我在這裡沒有讀有關禪的書籍,而是隨手翻閱一些翻譯小說和哲學的書。我有所顧忌,就不在這裡列舉這些作家和哲學家的名字了。我多少也受到他們的影響,我承認後來它們成為我的行為的因素,但我寧願相信行為本身是我的獨創,因為我首先不願意把我的行為歸咎於接受某種既成哲學的影響。
從少年時代起,我不被他人所理解,這成為我的惟一的自豪,如上所述,我沒有遇到企圖讓別人理解我的一切作為的表現上的衝動。我總是企圖使自己不需要任何斟酌就能明晰,這是否來自想理解自己的衝動呢?實是令人懷疑。因為這種衝動是根據人的本性,成為在自己與他人之間架起的橋樑。金閣的美所給予我的陶醉,使我的一部分變得不透明。這種陶醉從我身上奪走了其他的所有陶醉,為了對抗它,我心須另外依靠我的意志,確保我明晰的部分。這樣,別人姑且勿論,對我來說,明晰才是我自己,反過來就是說,我並不是那種擁有明晰的自己的人。
……這是進入大學預科的翌年,即1948年春假的事。一天晚上,老師出門了。我沒有朋友,獨自散步以消磨難得的自由時間。我走出寺廟,鑽出了大門。大門外側有一道環寺廟的水溝,水溝旁立著一塊告示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